佛门用语大全

  大凡学习各种言语、常识、学术、技能等不同范畴的学识,都有他专有的名词或术语。宗教也不破例,尤其是释教,经典众多,梵学名相繁琐,佛门用语特别,使得许多有心涉猎释教的人士视入佛门为畏途,即使是一般信徒,也多不知其义,因而阻止释教的开展。为了让有心亲炙佛法者易于扎稳根底,树立决心,因而,本篇特别将佛门一般用语列出,并略做介绍。

大磬

  以铜铸造的,盂形法物,置于佛桌右侧,法会、课诵时,由维那以棓(木制之棒)击鸣,以引导全部唱诵的起落、快慢、转合。

木鱼

  诵经时击打的法器之一。古称鱼鼓、鱼板。为鱼形木制的法器,中凿空泛,扣之出声。释教既是讲慈善的,为什么用木头做成鱼形,在诵经时击打呢?原因是全部鱼类,牠的眼睛都是整天睁着不闭,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,不敢稍有松懈罢了。

引磬

  俗称小手磬。作碗状,底部中心贯以纽,附木柄,以小铁枹击之。于诵经礼佛起止时皆鸣之。

铛子

  法器之一。以铜片制成,状如圆盘,四边凿有小孔,系于铜制圆形架上,下按木柄,以小槌击之。执铛子时,名“照面铛子”。

铪子

  铪子,名“平胸铪子”,敲时左手托下铪,右手提上铪往下敲,有必要音声嘹亮;不敲时,两铪相合,双手捧持,用二指与中指夹心,皆平胸次。

铙钹

  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。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,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,而撒播至今。

  铙,古来即广用于佛门中,有金铙、铜铙之别。铜铙,相似铜钹,惟形状较小,由二个钹构成,音亦清澄,故俗称为铙。

  钹,又称铜钹、铜盘,由响铜制成,呈圆盘形,中心部份拱起一圆,此圆的中心穿有小孔,并以枢纽穿之,运用时,依节拍相击鸣奏。

  诵经时运用的法器之一。用青铜、紫铜等原料所制。铃有惊觉、欢欣、说法三义。鸣铃以供养诸佛,称为振铃。

  击打乐器之一。有各种形状及巨细,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。其品种有:羯鼓、鱼鼓、云鼓、摇鼓、金鼓、石鼓、悬鼓等。依其用处可分为:斋鼓(食时所用)、浴鼓(浴时所用),及诵经、梵呗等所用的鼓。

  一般寺院中,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,别离安顿钟鼓,称为“左钟右鼓”。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,以警行者当勤精进,慎勿放逸,称为“晨钟暮鼓”。

  寺院为报时、集众所击打的法器。依其用处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。

  梵钟:又称大钟、撞钟、洪钟、鲸钟等。悬挂于钟楼上,用于招集群众,或做朝夕报时之用。

  唤钟:又称半钟、小钟。吊于佛堂内的一隅。其用处在于布告法会等行事的开端,故亦称行事钟。

香板

  用于维系释教僧团中的规则和次序的木板,形如宝剑。依运用意图之不同,而有许多称号:用以警策刻苦办道者,称为“警策香板”;用以惩诫违规者,称为“清规香板”;用以警醒坐禅昏眩者,称为“巡香香板”;于禅七中运用者,称为“监香香板”。一般由方丈、首座、西堂、后堂、堂主、维那、纠察等职事所持用。

  禅林用来告诉群众入浴、斋食等的鸣器。又作饭梆、木鱼、鱼鼓、鱼板、鱼梆、鸣鱼。在古代禅林中,常挂于澡堂,供作鸣击,以告诉群众入浴。如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,用来告诉群众用斋。

蒲团

  以蒲草织造而成的圆形垫子,招供坐禅及跪拜,以免地上的尘埃弄脏了衣服。

  在我国各地,由于气候、地舆、产品的不同,所以有很多的当地只要蒲团的称号,而并不都是用蒲做起来的。例如: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团的方式,更有的只用板做生长的小矮凳;蒲团的方式虽没有了,但仍习气沿用着蒲团的称号。

满意

  在释教中,法师于说法及法会时,所持的法物。此物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,梵语为阿那律,是由骨、角、竹、木等所制,柄长三尺,形状如云,或如手形,乃搔背止痒所用,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,而搔抓满意,故称满意,又称痒和子。在我国及日本,又成为一般的持物,表明吉利之意。

念珠

  又称佛珠、诵珠、数珠、咒珠。即以线贯串一定数意图珠粒,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。

  释教经典中有关念珠的来源,是以《木子经》中,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为通说。《木子经》:“佛告王言:”若欲灭烦恼障、报障者,当贯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随,若行若坐若卧,恒当诚意,无涣散意,称佛陀、达摩、僧伽名,乃过一木子。如是逐步度木  子,若十若二十、若百若千,甚至百千万。若能满二十万遍,身心不乱,无诸谄曲者,舍命得生第三焰天,衣食天然,常安泰行。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,当得断除百八毕业,始名背存亡流,趣向泥洹,永断烦恼根,获无上果。“”

  念珠的颗数,诸经所载纷歧,较常见的用法有一百零八颗、五十四、四十二、二十一、十四颗等。念珠的资料则有菩提子、水晶、香木、玛瑙、琥珀、金、银、真珠等。

布掸子

  又称拂子、麈尾。乃将兽毛、麻等扎成一束,再加一长柄,用以拂除蚊虫,称为拂子。

  戒律中答应比丘执持布掸子,以拂除蚊虫的侵扰,然制止运用如“白拂”等,以较为华美宝贵之物所成的拂子。

  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,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,梵天尝执白拂,侍佛之右。

  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重具,住持或署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群众说法,即所谓“秉拂”,因而,布掸子是说法的表征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