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佛门的第一步要怎么做?

  在当今年代,许多烧香拜佛的人,并未受过三皈依,却自称是释教的信徒。咱们虽不用否定他们的崇奉,但依照释教戒规的要求,如要信佛,应从皈依三宝着手。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,但如不走第一步,岂能走出第二、第三步?要走第二、第三步,必定先从第一步开端。佛弟子的次序,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,皈依三宝,是最早入门的底层。在家居士分为三皈、五戒、八关斋戒、菩萨戒,全部戒皆以皈依三宝为底子。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,释教不舍全部众生,故对恳求皈依者的标准放得特别宽:六道众生,除了阴间之中遭受痛苦太大太多者无暇皈依三宝外,其他的不管人、天、神、鬼、畜,只需发心皈依,释教无不承受。

 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看经的才能,自己能够直接向佛经之中根究成佛之道,所以不用皈依,相同能够得到学佛的受用。这在理上说,好像能够通融,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,那就错误了。佛经是由佛陀所说(也有是出于佛的弟子们所说),再由佛的落发弟子们结集成编,传之后世;如说只知佛经而疏忽了说法的佛宝,以及撒播法宝的僧宝,充其量,只是皈依了法宝,这是忘恩的行为。释教虽以法宝为主,脱节之道,皆由法宝流出,但是法宝之发生,有必要佛宝与僧宝为之完结,所以三宝是不能分隔的。

  受皈依,既是形式上的问题,更是心性上的问题。受皈依时,不只口中念着,身体拜着,心里还得想着。首要仍是在于心的秉承——纳受三皈戒体,戒体须由先已受了皈戒的人,师师相传,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,在凡夫而言,不能无师自证,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萨前自誓自受,更不能够只交一张像片办个皈依证而不举行仪式。由此可知,求受三皈依的庄重性和重要性了。

  有些人没有信佛,但对释教颇有好感,他们却不乐意立刻皈依三宝,因为教理不明,他们只怕皈依之后,会遭到束缚,或许以为皈依之后会无法脱节,所以他们对皈依持慎重张望情绪。但是,学佛有必要从皈依三宝着手,假如只是张望,终究是站在门外,想在门外多懂一些佛理,那是不切实际的。释教是才智的宗教,佛门不是牢笼,而是脱节大路,皈依之后,如会遭到束缚,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脱节之道了。释教当然期望人人皈依三宝,并自皈依开端,一向走向成佛之境。但倘若因为根机的不同,不能承受佛法的胜义,不能如法遵行的话,皈依及受戒之后,也可抛弃崇奉而舍戒走出佛门。佛门来者不拒,去者自在,全部无碍。特别可贵的,走出佛门之后,释教的慈善之门,永久开着,随时欢迎浪子回头。

  把牛奶储蓄在牛的乳房里:早年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今后宴客,需求很多的牛奶,所以要在事前准备起来,使暂时不致短少供给。他心里想:“假如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储蓄,就需求有很大的木桶,并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简单坏。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,到宴客那天同时来取,那就既省劲,又可吃新鲜的牛奶,不是再好没有了吗?”因而,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隔,也不每天去挤奶了。一个月今后,宴客日子到了,他就把奶牛牵来,正要取牛奶,使客人们喝到新鲜的牛奶,但是不管怎样刻苦,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,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。

  这个故事比方:那些对佛法有好感,想学佛却又表明:“我现在很忙,等我有了钱,等我有了闲,等我拼出个效果,等我五十岁今后……就能够全神贯注地学佛修道了”。但是,将来何时来?陈健民先生有言:“汝若说出离也要个时节缘由,等我三年五载,照料家事,再行出离可也。请问你自己有何掌握再活三年?阎王可准你请三年五载的假日否?”咱们并没有真实认识到无常,施舍也好,持戒也罢,都想着等我有了条件再好好去做。其实,现在若没有,今后恐怕也不会有。幻灭,会比将来来得更早一步。对该做的事咱们应该掌握时刻,及时来作,不然不就和那个把牛奶储蓄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相同吗?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