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顿(1290-1364)

布顿(1290-1364),本名仁青珠,意为宝成,《元史》作“卜思瑞”,是元代西藏著名的佛学理论家。1290年,生于西藏萨迦县北部夏布曲河下游名叫夏鲁贡乃的寺院里。父亲扎顿坚参贝桑是一位上师,精通旧传密法和因明学;母亲索朗本是一个知识女性,被尊为女轨范师。布顿6岁时,由母亲负责教授藏文。由于他天资聪明,有过目成诵的超人才能,很快就掌握了藏文及其各种写法,并且能念诵《临终智慧经》和《地藏十轮经》等。他在温·嘉措僧格的指导下,学习语言学和天文历法。次年,他进入附近的绰浦寺,从索朗僧格听讲大乘发菩提心法,逐渐产生了利他之心。8岁时,听绰浦哇·索朗僧格教授萨迦派所奉行的由轨范师金刚铃所传胜乐教法,设立曼茶罗坛城传授圆满四灌顶和持明戒;跟随祖父次程贝桑(他母亲的叔叔)学习《秘密藏续》、《密意集经》等旧译密典,以及医术、工艺、咒术等。他对宁玛派的母子十八部经续、息结派的教授、伏藏法进行了刻苦钻研。

1307年,由绰浦译师的法位继承人仁青僧格贝桑波担任亲教师,因明上师克却参玛吉布索朗担任业轨范师,在绰浦寺为他传授出家和沙弥二戒。在索朗贡波的指导下,他学习《般若八千颂》、《般若两万颂疏》、《入行论》和《戒律本经》等经论,苦读两年。他每天废寝忘食,袈裟破了也顾不上缝补,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。从21岁开始,他巡回卫藏地区各大寺院辩经,战胜了释迦循努、喀热·绛曲循努、贝丹僧格等著名学者。当时,传颂说:“父亲是一位导师,生的儿子也是导师。”从此有了“布顿”称号,意即“儿子导师”,闻名遐迩。

1312年,他在绰浦寺由堪布噶宇巴·扎巴循努和索朗扎巴等人授给比丘戒。经过短暂的准备,他在绰浦寺试讲《般若经》、《律经》和《俱舍论》。其后,他转入塔尔巴林寺拜塔尔巴·尼玛坚参译师为师,专攻语言学、辞藻学和戏剧学,掌握印度东西部的语言和迦湿弥罗语、僧伽罗语、信度语等,成为颇负盛名的佛经理论家和翻译家,翻译出不少经典。为了求得密法,他向尼玛坚参敬献金质曼茶罗。尼玛坚参对他说:“你是一位具大根器者,才思敏捷,具有夙愿和敬信心,定能成为密教的栋梁,你即是密法之主”,遂传授了上段时轮灌顶和六支瑜伽,以及《时轮》、《金刚心要释》等特殊密法。他勤奋修炼,得到证悟。

当时,西藏佛学界对于《时轮经》说法不一,认为它非佛教经典,而是外道经典,禁止流传。在这种情况下,布顿以一位佛教学者的特殊使命感,冲破各种阻力,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,积极寻访名师。他在上师丹巴贝丹僧格跟前,听讲热译师和卓译师关于《时轮》的全部思想。以后,时轮金刚乘教法之所以受到重视并被广泛传播,与布顿的积极宣讲是分不开的。

1320年,布顿应夏鲁万户长扎巴坚参的邀请,今日夏鲁寺担任堪布,主持佛事活动。他设立了讲经院和修行院。1344年,元顺帝派遣大臣巴德知院和瞻巴拉多尔斯衮等人进藏,请布顿进京传教。他权衡了利弊关系,认为教化汉土众生的时机尚未成熟,谢绝进京。元朝使臣在藏期间,他隐居修行地修炼本尊法,补译完成了《声明集分论注疏》,撰写了《声明集分论注疏广释》。

1351年,布顿前去卫地负责调解了雅桑万户和帕珠万户之间的冲突,避免了一场大的战争。1353年,蒙古王子般若扎涅金箫王率领百余人来请,他讲授了时轮等无上密法及灌顶,金箫王赦免了上万名在押囚犯作为酬谢。

1357年,布顿得到元朝皇帝妥欢帖睦尔的赏赐。《西藏通史》考证认为,这次封赐应当是与伊劳院使、嘉仁温波等人前来传旨加封帕珠绛曲坚参为大司徒。是年,迦湿弥罗班智达苏摩纳室利来藏,布顿求得观世音菩萨无上莲花网灌顶、翻译修法、曼茶罗仪轨、灌顶仪轨、开光仪轨和护摩仪轨等方面的经论。1364年,布顿在夏鲁日浦圆寂,享年75岁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