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佛像的艺术特征

明代(1368-1644年)的造像水平参差不齐,虽普遍呈衰退形势,但明中期铜佛亦不乏精美者。一般来说,明中早期的佛像比例匀称,纹饰精美,细部刻画深入。明晚期万历时期的造像,一般多头大身小,姿态僵板,无雕塑之美可言。佛像外,道教像和各种民间杂神像也很多,题材丰富,质地多样。明代铜佛像遗留很多,但做工精美者不多见,主要是山西地主制作的。伪佛像也大量涌现,须按照辨伪规律因佛像而异去鉴定。

明代的佛像整体来说,较之宋元时期略有逊色,但官作佛像异军突起,明政府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人士,在皇家的监制下,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,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。

明廷制作的藏式佛像约始于永乐六年,带款的目前只见“大明永乐年施”和“大明宣德年施”两种,均阴刻于台座前方台面上,款识规正。永乐年款字体秀美,为楷书体,宣德年款字体类似隶书,字体较为浑厚有力。

佛的面相丰满端正,宽额,脸型呈方圆,五官位置匀称,眼睑略俯视,表情静穆柔和,略含笑意。若再细分,永乐的佛像似乎更秀美,表情更含蓄,高鼻薄唇,略藴柔媚之态。而宣德造像脸型较之略趋端庄、丰硕,嘴唇较之永乐造似乎略显厚,鼻梁、鼻翼似略显宽,相比之下,灵动之气似略逊于永乐造像。

永乐的造像特别是菩萨像,腰部细瘦,腰部以上呈扇形,上半身偏瘦长,菩萨袒上身,小腹部紧收,脐窝深陷,富有弹性,莲座的特征较为明显,永乐的莲瓣优美清瘦,莲瓣的内缘纹饰很饱满,尖端部上卷成三颗圆珠状。宣德的莲瓣则相对显得宽阔,遒劲俊逸不足,内缘纹饰尖端上卷成卷草或象鼻状。

题材上多数为显宗的释迦佛、长寿佛、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白度母、绿度母等,尤以各种度母像数量多而造型精美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