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传佛教故事:沉心弃俗,朱门贫僧

君自见其为朱门,贫僧只见其为蓬门而已。——竺潜深

竺潜法师,字法深,是当时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子,东晋武昌郡公王敦的介弟,在十八岁时皈依佛门,拜在中州刘元真门下。刘元真是当时的善知识,道德学问超出常人,远近闻名,中外莫不推崇。当时的名士孙绰对刘元真曾赞许有加:“索索虚衿,翳翳闲冲;谁其体之?在我刘公。谈能雕饰,照足开蒙;怀抱之内,豁尔每融。”师父受人如此推崇,他的弟子自然也就不同凡响了。

竺潜跟他学道之后,看破一切浮华的表象,专心求道。以竺潜的风姿容貌,具足一副庄严隆重的僧相,所以他“一言可以兴化,令誉满于西朝”了。

竺潜的学问和修养都很深,在二十四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讲解《法华经》,对经书中所蕴含的义理,皆能做到言简意赅,将义理发挥到极致,使得每一个听众都能领悟,故此经常与他交游的人有五百人之多。到了晋永嘉年间为了躲避战乱,他渡过长江来到江南。中宗元帝、肃宗明帝、丞相王茂弘,以及太尉庚元规等,对他的高风大德无不钦敬。在建武太宁年间,朝廷特许竺潜穿古时的木屐上殿,为朝中的贵族男女信士说法,可见他的德望之丰隆。后来中宗和肃宗相继驾崩,王、庾等人不久也辞世了,竺潜感到世事无常,决心隐居剡(注:读演)山,不再与权贵来往。虽然他离群索居,可是循踪问道的人,还是络绎不绝。他有时开坛讲解佛经,有时解释老庄学说,这样悠游讲学有三十年之久。当时的晋哀帝也深好佛法,曾经两次请他入京讲法。为了传播佛教,同时也想随缘暂游宫阙,于是他欣然前往。他在御筵之前开讲《大品经》,词锋锐利,出语典雅,句句鞭辟入里,博得了皇帝、大臣、朝野人士的普遍赞誉。

竺潜在晋宁康二年(公元374年)圆寂,烈宗孝武帝下诏说:“深法师,理悟虚远,风鉴清贞,弃宰相之荣,袭染衣之素,山居人外,笃勤匪懈,方赖宣道以济苍生,奄然迁化,用痛于怀,可赙钱(注:赙,读付;赙钱,以财物资助丧家)十万,星驰驿送。”意思是说:竺潜法师的悟性高、人格清雅,不肯做世袭的宰相,甘愿出家求道。虽然隐居山林,但他能专精于修养,非常期望他能够教化黎民,拯救苍生,遗憾的是他就此往生,使我十分痛心,只能赐钱十万为他营葬,使人星夜送到。

竺潜原本生在豪门望族,但对于富贵却如孟子所说“若固有之”,他能视富贵如浮云,实属难能可贵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