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传佛教故事:参透《周易》,倾心《华严》

平生本胡越,关吴各异津;联翩一倾盖,便作法城亲。清谈解烦累,愁眉始得申;今朝忽分手,恨失眼中人。子向泾河道,慧业日当新,我住刊江侧,终为松下尘。沉浮从此隔,无复更来因;此别终天别,迸泪忽沾巾。——晓禅师

南北朝时有个擅长《周易》的和尚,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,从小就很聪明,父母对其十分宠爱。在他十三岁时,开始跟着他的舅舅权会学习《周易》。权会是齐国的大夫,学问精深,尤其擅长《周易》,他见外甥如此聪明,于是将自己的所学全部倾襄相授。有一天,附近一个老太太遗失了一件东西,请他的外甥占算,他的外甥按照八卦的推算方法,先用时间,再用方位,然后用人名,最后用书写出来的文字,按照天干地支,求出一个数字;再向乾、坎、震、巽、艮、离、坤、兑的八卦中,求出两个卦象,求出变爻,然后参考《周易》的经文以及系辞,按合事实推论,不但算出遗失东西的下落,连拾到者的姓名、住址,也都算了出来。在场的老太太和围观的人,个个叹服,认为他是个神算子。

他对孔子、老聃等诸子百家的书籍,无不涉猎,深入堂奥,直到无书可读,还是不大满足,于是转而研读佛经。一接触佛经,便发现经中的事理圆融,博大精深,因此就慕道出家,取法号为昙迁。

昙迁出家后,用全部精力研究《华严经》,后来又研究唯识论。有一次他患了心热病,求了许多良医都无法治愈,只得虔求三宝加被。一天晚上,他梦见月亮落入怀中,他把月亮拿来当烧饼吃,月亮脆如冰片,带着一股奇特香美的味道。他一觉醒来,那股香气还久久没有消散,心热病也不治而愈了。

北周武帝毁佛灭僧的时候,他逃往江南,在桂州蒋刺史的家中得到一部《摄大乘论》,他高兴得好像得到一颗如意宝珠似的。不久,北周灭亡了,佛法又重新复兴起来,他很想回到北方去弘扬佛法。昙迁上船的时候,途中忽然风浪四起,波涛汹涌,很久风仍不能平息。正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,昙迁不慌不忙地捧着他平日最喜欢的《摄大乘论》,口里祷告道:“如今我要用这个大法,启悟北土众生,倘若北土众生无缘接受佛法,也是命运。如果他们该当接受佛法,请即停息风波。”祷告完毕,果然风浪停止了。有人说:“这是当地的护法神故意挽留他的。”昙迁到了京师,住在大兴善寺,当时朝延上下都非常敬重他,隋文帝也称赞他是释门的栋梁、法门的龙象。

隋朝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,有一天,隋文帝与昙迁同榻而眠,闲谈之际,谈到僧人剃度问题,当时人们想出家要经过政府的许可,否则不能私自剃度。昙迁认为时机已到,便向隋文帝说:“自周武灭法以来,很多僧人被迫还俗,其中有些僧人私自出家,也不敢公然表明身份,这样的僧人,生活痛苦无比,殊堪怜悯。”隋文帝听后,深有感慨。不久,皇帝下诏说:“截至开皇十年四月前,凡是私自剃度的,一律准许出家。”这个命令一下来,全国剃度出家的僧人就有数十万之多,这都是仰仗昙迁一言之力所致。

到了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,昙迁禅师离开了人间,世寿六十六岁。在停棺的那一天,有一只不知从何处来的白狗,不管人们怎样阻拦,它总是不肯离去,一直守护在棺木旁边。看见人们哭泣,它也不住地哀鸣。有人给它食物,它也不肯吃。出葬那一天,白狗在后面跟随,前前后后,寸步不离。丧事办完了,它就不知去向了,没有人晓得它是什么因缘而来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