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传佛教故事:法侔宝志,奇行多识

水中之月,了不可取。虚空其心,寥廓无主。锦檬鸟爪,独行绝侣。刀齐尺梁,扇迷陈语。丹青圣客,何往何所?——唐·李白《志公画赞》

南朝时,金城有个姓朱的妇人,在鹰巢里发现一个婴儿,她觉得很惊奇,就抱回家里当作是自己的儿子来哺养。经中描述他的长相说:“面方而莹彻如镜,手足皆鸟爪。”这就是一代神僧宝志公来到人间的第一个奇迹。

这个降生在鹰巢里的婴儿由朱姓的妇人哺养到七岁时,就开始拜湖北襄阳的一个和尚为师,学习参禅入定。他跟随师父,常常行脚于皖山和剑水之间,在这一时期,他和一般小沙弥一样,规规距距地过着极为平常的学习生活,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。

可是到了刘宋泰始年间(公元466~471年),宝志公的性情忽然大变,原本是文静、端庄的他突然变得狂放不羁、不修边幅,头发长了好几寸也不剪不剃,常常打着赤脚在大街小巷行走;食无定时,居无定所;手里经常提着一根锡杖,锡杖上挂着剪刀、镜子,或者是一两匹布帛。到了南齐建元年间(公元479~482年),他的神迹便渐渐地显露出来,几天不进食,也不觉得饥饿;又常讲一些人们当时无法理解的话,但事后把他的预言对证起来,无不应验;他还做了几首预言的诗歌,暗示吉凶和祸福。江东一带的人民没有不敬佩他的,他的大名很快传遍了江南。

齐武帝却认为宝志公妖言惑众,认为国内有这么一个僧人,会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不利的影响,于是将他囚禁在牢狱之中。神奇的是,当宝志公入狱的第二天清早,人们仍旧见到他在街市上游走,前往探监时,却发现他仍在牢狱中。

一日,宝志公对狱卒说:“门外有人用金钵盛饭来,你赶快去取!”狱卒犹豫地走到门外观看,果然有两个人,一个是齐文惠太子,一个是竟陵王子良,送来了许多饭菜。建康令吕文显得知这件事后,立刻上奏齐武帝。齐武帝大为感动,请他出狱,住在皇宫的后堂,禁止与外界来往。可是没过几天,就有人报告说景阳山上宝志公和七个僧人在谈经,齐武帝听后勃然大怒,立刻下令追查。侍卫们发现宝志公一直在禁宫里,根本没有离开过。

僧官法献想送给宝志公一件衣服,就派人把衣服送往龙光寺。到寺一问,才知道他昨夜在该寺挂单,清晨已经离去;再往附近的罽宾寺找寻,也说他昨夜在罽宾寺住了一夜,一大早就走了。后来又去厉侯伯家里打听,厉侯伯说:“志公昨夜在此趺坐,睡得很晚,现在还没有醒来。”送衣服的人回去把实情报上,法献这才知道,宝志公竟能在一夜之间,分身三处。宝志公在冬天常常袒露着上身,僧人宝亮打算送给他一件棉衣,谁知他刚有此念头,宝志公就到他的面前来,将准备送给他的棉衣一手就拿走了。

齐太祖高皇帝在世时,常常用刀锥刺戳犯人,太祖死后,堕入地狱,也受刀锥的苦报。宝志公引领齐武帝的神识来到地狱,让他看看太祖所受的苦刑,好让他有所警醒。武帝看后,忏悔父亲和自己所造的恶业,同时也害怕自己死后也会受到同样的苦报,于是永远废除了刀锥的刑罚。有一次,宝志公戴着三顶帽子去见齐武帝,齐武帝问他为何如此,他一脸悲戚,闭口不言。事隔不久齐武帝就死了,接着他的儿子文惠太子,以及豫章王又相继去世。宝志公一直住在皇城里东宫的后堂。

太尉司马殷齐之,将要去镇守江州,临行时特来向宝志公辞行。宝志公拿出一张纸,画了一棵树,又在树上画了一只乌鸦,交给殷齐之说:“急难之时,这棵树会救你的性命。”后来殷齐之作战失败,往庐山逃命,后面有敌兵穷追不舍,正在危急之际,忽然发现丛林中有一棵树,树上栖着一只乌鸦,与宝志公从前所画的一模一样。殷齐之赶紧爬上那一棵树,树上的乌鸦看见他爬上树来,并没有被吓走。追兵来到这棵树的附近,看到树上停留着乌鸦,认为肯定没有人在此经过,便转往其他方向去了,殷齐之因此得以脱险回来。

在南齐时代,宝志公一直被软禁在皇宫里,不准自由出入。到了梁武帝即位的时候,他才恢复了自由之身。梁武帝下了一道诏书说:“志公法师,混迹人间,栖身佛国,火不能烧,水不能溺,蛇蝎不能害,虎豹不能侵。若以佛法论,则在圣贤之上;若以隐逸论,则高出神仙之外,岂得以凡情俗虑,而拘禁虐待,何其鄙陋愚痴至于此?从今以后,应当尊崇,出入自由,不许限制。”从此以后,宝志公在皇城才可以随意出入,无拘无束了。有一次,他当着梁武帝的面大吃鱼肉,梁武帝说:“我已经二十多年不曾吃过鱼肉了,不知大师怎么会伤害起生灵来了呢?”宝志公听后,不慌不忙走到水池边,张开嘴巴,吐出一条条的小鱼来。梁武帝看后惊奇万分,从此更将宝志公奉为神明。

会稽临海寺有一位大德,听说都下的宝志公,语言颠狂,放纵自在,就怀疑宝志公一定是个狐狸精。他认为狐狸一看见猎犬必会现出原形,于是就找来一只猎犬,带着去见宝志公。他乘船沿江边行驶,刚到江口,忽然刮起了大风,小船迷失方向。

船随风漂流了六七天,最后来到一座孤岛。岛上有五色祥云,簇拥着一座金色的佛塔,这位僧人便登上孤岛,循着路径前去,走到一座寺庙前。那间寺庙非常华丽,四周的花卉馨香扑鼻,门前有几个容貌端庄、披着袈裟的僧人,扶着锡杖在谈经说法。他走上前向那些僧人问道:“各位上人,我乘船前往扬州,不料中途遇到风浪,漂流到此地,不知这是什么地方?”其中一位僧人说:“你要往扬州去吗?不难!很快就可以到达。我托你带一封信,送给钟山寺西寮房南首第二房的黄头道人。”临海寺的僧人接过书信,便上船闭目静坐。突然狂风怒吼,船疾驰而去,不久便到达扬州。他来到钟山寺,找到西寮房南首第二号房,原来是宝志公的住所。宝志公经常在外,三两个月才回来一次,这间寮房经常是空着的。正在谈论之际,忽然听见厨房里有人吵闹,宝志公正趁着几分醉意,向厨师索东西吃。因为过了吃饭时间,厨师没有给他,他便大声叫骂起来。这时寺里的一个小沙弥跑到厨房轻轻地喊了几声:“黄头!黄头!”宝志公听到后,立刻走了出来,一看见那个临海寺的和尚,劈头就问:“你不是带猎犬来捉我吗?为何空着手来了?”临海和尚这才知道宝志公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僧人,当下就向他顶礼忏悔,并将那封信递交给他。宝志公展开书信一看,便说道:“方丈道人召唤我,不用多久我也该自行回去了。”说罢,宝志公屈指算了算,说某月某日就回去,之后就不再说话了。

梁武帝天监十三年(公元514年)冬季,有一天,宝志公忽然在皇宫的后堂里对人说:“菩萨将去!”十天之后,他便无疾而终。死后的遗体芳香柔软,脸色如生。在他临终时,特地点燃一支蜡烛,托人交给梁武帝。梁武帝感叹地说:“一代大师竟不能再留了,临终点烛给我,应该是嘱咐我代办后事。”于是厚加殡葬,遗体安葬在钟山独龙岗上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