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的故事:何须苦寻找

世人整天口念般若,不识自性般若;犹如说食不饱,口但说空,万劫不得见性,终无有利。——《六祖坛经》

曹山本寂禅师初度参访洞山禅师良价禅师时,洞山禅师问道:“你是从什么当地来的?”

曹山禅师答复说:“我从西院来。”

洞山禅师又问道:“请问大德,你叫什么姓名?”

曹山禅师答道:“某甲!”

洞山禅师大声道:“你可不可以说清楚一些!”

曹山禅师也大声答复:“没什么好说的!”

洞山禅师又问:“为什么不说呢?”

曹山禅师答道:“由于我不叫某甲。”

洞山禅师听后十分满意,便让曹山禅师在其座下参学,并经常点拨他一些参禅的法要。

一天,曹山禅师向洞山禅师告别,洞山禅师问道:“你要到什么当地去?”

曹山禅师说:“我到没有改变不同的当地去。”

洞山禅师说:“没有改变差异的当地,怎样会有往来不断的现象呢?”

曹山禅师说:“没有改变差异的存在是不会受往来不断影响的。”

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以不变应万变,到达动态高度一致的境地,是人们孜孜以求的。但这对禅师们来说,仅仅粗茶淡饭罢了。

曹山禅师受法后,参学于江湖,他来到抚州吉水山弘法,法席之下学徒有一千两百余人。南平钟陵王,闻听台甫,派专人迎请了三次,曹山禅师都没有去。

南平钟陵王大怒,对专使说:“假如请不到曹山禅师,就别活着来见我!”

专使向曹山禅师苦苦地乞求道:“禅师!您若不容许,弟子就会死无葬身之地!”

曹山禅师说:“专使不用担忧,我有一偈面呈大王,必保无事。”说完,提笔写下一偈:

糟蹋枯木倚寒林,几度逢春不变心;
樵客见之犹不管,郢人何得苦寻找?

南平钟陵王看偈后,眺望吉水山顶礼道:“弟子不会再妄求一见大师了!”

有的人只怕他人不知,一向急于廉价出售;有的人只怕他人知晓,一向躲藏陆沉。如曹山本寂禅师,虽不出山应世,却能影响当道,起恭顺敬慕之心,此亦禅门路风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