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年佛陀曾教诫弟子食存五观,即于饭食时,需作五种观想,请师父开示,在家居士是否适用?在家居士怎么由这五观来做日常的照顾?感恩师父。
这五观其实是佛陀为比丘开示的,落发人在落发之后承受在家居士供养,不应该虚受信施。
第一种“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”
一切的供养都不是自己辛苦发明、辛苦获取的,都是他人的供养。
第二种“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”
之前的条件欠好,有时供养不太富裕,在用斋时要观想自己是否德行具有。
第三种“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”
就是说咱们吃饭时不要贪吃,要观想这些饭食是为了滋补色身而设的,不是让咱们贪著口腹之欲而用的。
第四种“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”
这些饭食都是为了疗治身体,不要让身体太过于枯脆虚弱,不然没办法刻苦了。
第五种“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”
一切这些寺院供养的,都是道粮,是为了咱们成就道业,假如咱们不修行,居士供养咱们干嘛?要做这种观想。
所以这五种观想是佛陀为其时的比丘众开示的,在家居士要做这样的观想也能够,你像“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、为成道业,故受此食”这三种我觉得关于在家居士来说是很适合用的。
文章转自大众号:山东大灵岩寺
点赞
登录保藏 http:///53855.html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