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诸修行人,不能得成无上菩提,甚至别成声闻缘觉,及成外道,诸天魔王,及魔眷属,皆由不知二种底子,紊乱修习。犹如煮沙,欲成嘉馔,纵经尘劫,终不能得。一者,无始存亡底子,则汝今者,与诸众生,用攀缘心,为自性者。二者,无始菩提涅槃,元清净体,则汝今者识精元明,能生诸缘,缘所遗者。由诸众生,遗此本明,虽整天行,而不自觉,枉入诸趣。——《楞严经》
云门禅师在睦州陈尊宿那里开悟今后,就出外游方。
一日,云门禅师曲折来到江州,遇到陈操尚书,陈尚书也是个禅门学者,云门很想与之接近。
谁知两人刚一见面,陈尚书就带着考试的口气间道:“请问大师,什么才是衲僧的行脚事?”
云门不答,反问道:“你这话问过几个人了?”
陈尚书说:“先别管我问过几个人,你先答复我的问题!”
云门听后心里有些不悦,但仍旧慢慢地说:“这事且放一边,我来问你,什么是如来一代三藏教义?”
陈尚书较为自傲地答道:“黄卷赤轴。”
云门说:“这仅仅文字纸墨,算不得佛法真义。请问尚书大人,什么是教义?”
陈尚书说:“口欲言而辞丧,心欲缘而虑忘。”
云门又问:“口欲言而辞丧,为对有言;心欲缘而虑忘,为对梦想。没有说对,请再说,什么是教义?”
陈尚书登时语塞。
云门看了看陈尚书,话锋一转,问道:“传闻尚书平常研读《法华经》?”
陈尚书一扫从前的傲气,敛手答道:“弟子不才,略知一二。”
云门说:“经中道:全部治生工业皆与实相不相违反,请问,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?”
陈尚书茫然不知所对。
云门说:“十经五论都看过的师僧,拋却经论后再入森林修行,通过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得就会开悟,尚书只看几卷经论怎能会得?”
陈尚书躬身施礼,恭敬地说:“弟子一时冒失,还望大师宽恕!”
从此,云门在陈尚书家里一住便是三年。
俗话说“只需一开口,便知有没有”,禅门证悟,不开口则已,一开口就能振聋发聩,让人猛醒。
禅者不是逞唇舌之能,恣意一说,云门初参睦州时,被他三搥其胸,三逐门外,后来含辛茹苦,才干开悟。陈尚书仅凭几部经论就想纵横禅林,真是不自量备至!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