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梵网六十二见经》白话文-佛经译文

《梵网六十二见经》白话文

我是这么传闻的:

有一次,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,与一千二百五十余位比丘一起行脚至迦兰陀竹园,住宿在国王供养的精舍里。

其时,有一位名叫须卑的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尾跟着佛陀一行人。须卑婆罗门想方设法地诬蔑佛、法、僧,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经常赞赏佛、法、僧。师徒二人的言行,居然各走各路。这是甚么原因呢?这是因为这两个人不管是受持的法义、所得的知见与曩昔曾接近的师承,均不相同。

其时,比丘们乞食归来,集合在讲堂里,谈论纷纷,说:「这真是古怪啊!世尊有无量神通,威仪与德行满意具足,了知全部众生的心意志趣。现在,这须卑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常跟着世尊和僧团,须卑婆罗门不断诬蔑三宝,而他的弟子却经常赞赏三宝。师徒二人的言行如此不同,彻底是因为他们不管是受持的法义、所得的知见与曩昔曾接近的师承,均不相同。」

那时,佛陀在静室中以清净无上而逾越全部人世的天耳,听到比丘们的说话,就脱离静室,走到讲堂,在僧众前安坐后,问道:「比丘们!你们为了何事而在讲堂集合?在谈论些甚么呢?」

其时,比丘们答复说:「咱们乞食归来,大伙集合在讲堂里,谈论须卑婆罗门和他的弟子梵达摩的事。世尊!您有无量神通,威仪具足,德行满意,了知全部众生的心意志趣。现在,这须卑婆罗门不断诬蔑佛、法、僧,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经常赞赏佛、法、僧。咱们以为,这是因为他们师徒二人不管是受持的法义、所得的知见与曩昔曾接近的师承均不相同所造成的。咱们集合在讲堂里,正是在谈论此事。」

所以,佛陀就向比丘们开示说:「假如有人诋毁佛、法、僧,你们切不行生起瞋心,不行因此记恨于他们。为甚么呢?若有人诋毁如来、正法令及比丘僧,你们因此就记恨在心,想要与他们对立争胜,那便是自己从修行的正路上退堕下来,所以我说不行因他人诋毁佛、法、僧而记恨在心。

反之,假如有人赞赏佛、法、僧,也不该自鸣得意,感到幸亏。为甚么呢?因为落发人若遭到赞誉,就欢欣骄傲,那便是落入名闻利养的圈套中。况且凡夫坐井观天,未能灵通正法令的奥义,他们只不过看见僧侣在日常日子中奉持的种种律仪而心生慕名,因一些粗浅易见的小事而宣布赞赏算了。」

佛陀接着说:「为何说是粗浅易见,微乎其微的日子律仪,令坐井观天的凡夫因此而慕名赞赏呢?他们称誉我说:『沙门乔达摩断除杀生,放弃刀杖,慈悲为怀,怜惜众生。』又说:『沙门乔达摩舍离不与取,没有盗窃之心。』又说:『沙门乔达摩断除淫行,舍离淫欲,梵行清净。』又说:『沙门乔达摩舍离妄语,所说的话句句实在,不诈骗世人。沙门乔达摩舍离两舌,不说挑拨是非、挑拨他人的言语;他止息人们的纷争,使人天伦之乐,以诚笃合宜的言语感染人心。沙门乔达摩舍离恶口,不必粗话谩骂,不以粗恶的言词与人结怨;常以和蔼的言语使闻者欢欣,使众生情不自禁爱戴,乐于听闻开示。沙门乔达摩舍离绮语,不说矫饰无益的话;所说的话符合时宜,不虚伪做作;开示正法令,饶益有情,不说不合法非律的话。』。」

「他们又说:『沙门乔达摩不喝酒,不擦用香水,不戴花鬘饰物,不观听歌舞,不坐卧高广阔床,不非时受食,不受蓄金银财宝,不畜养妻妾奴婢,不豢养象、马、猪、羊、鸡、犬及各种禽兽,不练养象兵、马兵、车兵、步卒,不置办田产,也不从事农耕、讨价还价、贩入卖出或放款取息等俗人的行为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诡诈的心计与行为,为人处世不会言不由衷,表里不一。他不贪美食,节量而食;着衣持钵,随方游化,犹如飞鸟倚翅,飞翔于天空。』这些都仅仅微乎其微的日子律仪,坐井观天的凡夫却以此赞赏如来。」

「他们又赞赏说:『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贪求衣食而不知厌足;运营田稼,自力营生,栽培各种树木,招聚鬼神。他们贪爱各种利养;网罗象牙、各类珠宝、高广阔床及宝贵的衣被。他们特别注重表面,不光爱用香水沐浴,用各类膏油保养肌肤容颜;梳起发髻,戴上花鬘。他们又喜爱穿戴富丽庄重的衣饰与宝贵的皮靴,揽镜自照。外出酬酢就列队悬幡,布掸子在手,伞盖随身。但是沙门乔达摩就不会像他们那样。』。」

「他们又赞赏说:『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喜爱嫖妓嬉戏,下棋赌博,用各种方法文娱身心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些放逸的行为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只说一些言不及义而无济于修道的话,比如王公大臣的动态收支、战役的输赢;要不就谈论亲属乡里的小事、饮食男女或出海寻宝之类的事。

沙门乔达摩没有这样放逸的言行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不以合理的方法度日。为了利养,不吝奉承阿谀或诋毁詈骂;日常日子中,随时不忘比赛相互的智愚。为了别离相互的高低,不管在林园中散步、浴室中沐浴,甚至进了讲堂,都在诤讼不休,说一些如【我灵通各种经律,你一窍不通;我趣向正路,你所入的是邪道;我说的话满意无碍,你说的话前后矛盾;你的证明全都是错误的。若有疑问,尽管来问我,我都能答复】这类的话。沙门乔达摩没有他们那种为分判输赢而争论不休的行为。』。」

「他们又赞赏说:『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充任国王、大臣、婆罗门或在家人的使者,帮人传达意思。不光自己作,也教其它同修这么作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种行为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去学行兵布阵,舞刀弄剑,或许学习奴役各种禽兽、搏斗的技能;音乐、歌舞无不玩习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些俗人的行为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受信众的施舍,却不务正路,为了投机而帮人看相,占卜吉凶;研习各种与驯养禽兽有关的常识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样的行为。』。」

「他们又赞赏说:『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受信众施舍,却为了祈福或咒骂而行神通呼唤驱遣鬼神;为人安胎看病,也能咒骂使人为奴或使人变得盲聋瘖哑。要不就修一些古怪的苦行,如崇拜日月等,藉以求取名闻利养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样的行为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施舍,却不务正路,持用各种咒术,或诵恶咒,或诵善咒;或帮人评脉下药,医治疾病。又帮人解梦、看手相、看面相,玩习星相、乐律等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样的行为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不务正路,只知调查天象,占算晴雨、吉凶或预言地震、日蚀、月蚀、慧星呈现等。沙门乔达摩不从事这些俗业。其它的宗教师与婆罗门承受信众的施舍,却喜爱谈兵论政,预言战役的输赢,谈论各国的强弱兴衰。沙门乔达摩没有这样的言行。』比丘们!这些都仅仅微乎其微的日子律仪;但是,坐井观天的凡夫竟以此赞赏如来。」

佛陀告知比丘们说:「在如来的教法中,有精微艰深的义理,唯有已得高眼净的弟子能因灵通深义而宣布赞赏。这能使贤圣弟子油然宣布赞赏的奥义,其内在是甚么呢?

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们,讨论生命的根源与归宿,根据实践体会或学理证明,而提出各种建议,树立许多崇奉,都可以概括于六十二种知见中。不管他们的理论怎样深邃,流布得多么广泛,都不出六十二种知见。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们为何会探究有情众生的根源与归宿,而发起各种教义?它们所无法出离的六十二种知见又是甚么呢?宗教师与学者们对生命的真理穷本溯源,所提出的建议,都可以概括为十八种知见,无有逾越者。是哪十八种知见呢?

第一种理论是『常论』,他们建议『自性常存,不增不减。』。这种理论来自四种知见,概莫能外。」

「那些建议『常论』的宗教师与学者们立论所根据的四种知见是怎样来的呢?他们之中有些人修习禅定,在深邃的定境中忆持许多宿世的事,他们就结论说:『自性常存,不增不减!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为甚么呢?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以定心忆持曩昔终身、二生、三生、四生、五生、十生、二十生、三十生、四十生、五十生、百生、千生.....。我从前住过的当地、曾有过的名字、曾出生在某个种族与国家、曾料理的工作、种种悲欢离合的往事、.....甚至享年若干,我都能清楚地回想起来,记忆犹新;我转念又见众生虽死此生彼,轮回不休,仍无有增减,常聚不散。由此可知自性常存且不增不减!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的阅历,而建议『常论』。」

「也有一些宗教师或学者证得较深的禅定,在深邃的定境中忆持很多前生的事,他们就结论说:『自性常存,不增不减!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为甚么呢?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以定心忆持曩昔一劫、二劫、三劫、四劫、五劫、.....甚至十劫的成、住、坏、空。我从前住过的当地、曾有过的名字、曾出生在某个种族与国家、曾料理的工作、种种悲欢离合的往事、.....甚至享年若干,我都能清楚地回想起来,记忆犹新;我转念又见众生虽死此生彼,轮回不休,仍无有增减,常聚不散。由此可知【我】与【人世】都是常住永存的!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,而建议『常论』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或学者证得更深的禅定,在深邃的定境中忆持国际历经很多次的生成与消除,他们就结论说:『【我】与【人世】是常住永存的!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为甚么呢?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以定心忆持曩昔十劫、二十劫、三十劫、四十劫.....的成、住、坏、空。我从前住过的当地、曾有过的名字、曾出生在某个种族与国家、曾料理的工作、种种悲欢离合的往事....甚至享年若干,我都能清楚地回想起来,记忆犹新;我转念又见众生虽死此生彼,轮回不休,也是不增不减,常聚不散。由此可知【我】与【人世】都是常住永存的!这才是真理,其他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三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,而建议『常论』。」

「还有一些博古通今宗教师与学者凭着敏锐的智慧,调查生命现象,通过学理上的思辨,就推论说:『【我】与【人世】都是常住永存的!』。这是第四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证明说理,而建议『常论』。他们冥思曩昔或调查既有现实,而建议自我与有情人世常存,都不出前述四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。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们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及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得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穷本溯源的成果,提出『半常半无常论』,以为有情人世的一部分是永久的,而一部分则是无常的,而这也是出自四种知见。劫初之时,有一余习未尽的有情因为福报享尽,而在光音天命终,转生于空梵天中,便对新投生之处起了贪爱心,又期望其它的众生也能投生于梵天佳境。这个有情生起如此的贪爱与希望后,其他的光音天众也因福报享尽,连续转生于空梵天中。所以,那最先于空梵天受生的天众就起了这样的邪见:『在这里我便是造物主!我是自己存在的!我是不受发明的!我一窍不通!我是国际的操纵,最为显贵;神通改变,无所不能。我是众生之父!我是自有永有的,其他的众生都是我以神力化生的。』,而那些后诞生的天众也以为『祂是造物主!祂自有永有而不受发明!祂一窍不通,是国际的操纵,最为显贵;神通改变,无所不能!祂是众生之父!祂先于全部而有,然后才有咱们,全部众生都是祂发明的!』。

后来,有一些梵天的天众命尽,转生在人世,长大成人,剃除须发,穿上袈裟;落发修道,证得禅定,回想起宿世,知道自己曾在梵天为天众,所以就结论说:『造物主是自有的!祂一窍不通,是国际的操纵,最为显贵;神通改变,无所不能!祂是众生之父,永久存在。祂发明了咱们,咱们是无常变易的,生命不能久住。由此可知,人世有一部分是永久的,有一部分则是无常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!』。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,而建议『半常半无常论』。」

「还有一类叫做Khiddapadosika的天众,一生都沉缅于嬉戏文娱,终因旧业干涸而在笑闹中身殁命终,转生在人世;长大成人后,剃除须发,穿上袈裟,落发修道。因为证得甚深禅定,遂以定心回想起宿世,便起了这样的邪见,说:『那些不戏笑文娱的天众,不会退失定境,得以永生不死;我因为沉缅于嬉戏文娱而受存亡,堕入无常,由此可知:人世有一部分是永久的,有一部分则是无常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。这是第二种知见。因此,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,而建议『半常半无常论』。」

「尚有一类叫做Manopadosika的天众,因为无明未断,业力的效果,因爱欲或妒忌而相互憎恶敌视,致退失定境而命终,转生在人世;长大成人后,即舍家落发,精进于苦行;证得禅定而回想起自己的宿世,但尚未能忆持曩昔多生的阅历,便起了这样的邪见,说:『那些不怀妒忌心而相互敌视的天众,就不会退失定境,得以永生不死;我因为心胸仇恨,敌视其它天众,致退失定境而受存亡,堕入无常,由此可知:有情人世有一部分是永久的,有一部分则是无常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三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对宿世冥思所得,而建议『半常半无常论』。」

「此外,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博古通今,有敏锐的智慧;他们调查芸芸众生,通过学理上的思辨,就推论说:『有情人世有一部分是永久的,有一部分则是无常的,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便是第四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证明说理,建议有情人世半常半无常。各家的『半常半无常论』均不出前述四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讨论国际的实相与生命的真理,穷本溯源而建议『有边无边论』,这也是出自四种知见。他们之中有人证得禅定,以定心调查众生界,以为有情众生是有定量的,就结论说:『有情人世是有边沿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,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调查众生界,看到了边沿,由此可知有情人世是有边沿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实践体会,建议有情人世有边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证得禅定,以定心调查众生界而不见边沿,就结论说:『有情人世没有边沿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为甚么呢?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以定心调查众生界,看不到边沿,由此可知有情人世是没有边沿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实践体会,建议有情人世无边。」

「又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证得禅定,以定心调查众生界,看到上方有边沿,而四方则无边沿,就结论说:『有情人世的一部分有边,一部分无边。为甚么呢?因为我证得甚深禅定,以定心调查众生界,看到上方有边沿,而四方则无边沿,由此可知有情人世既是有边的,也是无边的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三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实践体会,建议有情人世半有边半无边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博古通今,有敏锐的智慧;他们调查芸芸众生,通过学理上的思辨,就推论说:『这有情人世既非有边沿,也非无边沿。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四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根据证明说理,建议有情人世非有边非无边。」各家的『有边无边论』均不出前述四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关于国际的实相与生命的真理,建议『不行知论』;遇有谈论,就答非所问,以游移不定的情绪躲避追问,这也是来自四种知见。他们之中有一些人说:『我看不见也不知道善恶是否有报应,因为我看不见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其它博古通今,智慧敏锐的宗教师与学者,颇能以智慧分辩各种知见;若是向我提问而我答复不出来,将堕于负处,羞愧不安,故应以【不行知论】作为我的依托、洲屿、安居乐业之处与终究的真理。关于他人的追问,都应该以【必定、不必定、既必定亦不必定、非必定亦非不必定】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,专以诡辩闪避问题。」

「尚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我看不出也不知道是否有宿世来生。其它宗教师或学者或因证得天眼通与他心通,而能调查诸国际与有情的心念。他们或许能知道是否有宿世来生;而我却看不见也不知道是否有宿世来生。若我去结论这样的议题,便是犯了妄语。我惧怕犯妄语,故应以【不行知论】作为我的依托、洲屿、安居乐业之处与终究的真理。关于他人的追问,都应该以【必定、不必定、既必定亦不必定、既非必定亦非不必定】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,专以诡辩闪避问题。」

「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我不知道也看不见善恶的分际安在。我若是区分善与恶,便是于诸法起别离心,进而生贪爱瞋恚,堕入存亡轮回。我修行是为了断除执着,摆脱存亡。我惧怕陷于执着,故应以【不行知论】作为我的依托、洲屿、安居乐业之处与终究的真理。关于他人的追问,都应该以【必定、不必定、既必定亦不必定、既非必定亦非不必定】这种四句论法来应对。』这是第三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,专以诡辩闪避问题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愚痴无智,既非博古通今,也无实践修证,就顺从附会,跟着他人说不知道也看不见是否有善恶业报与三世因果。这是第四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答非所问,专以诡辩闪避问题。各家的『不行知论』均不出前述四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此外,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讨论生命的真理,穷本溯源而建议『无因论』,以为芸芸众生是无因此天然发生的,这是来自二种知见。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因为何种原因此取得二种知见,使他们建议『无因论』呢?有一类众生无想无知,在浑然无觉中遽然起心动念,即退失禅定而命终,投生在人世。长大成人后,剃除须发,穿上袈裟,落发修道,证得禅定。在定境中回想起宿世命尽受生的阅历,就结论说:『我本来是不存在的,遽然间就有了我;人世本来是不存在的,遽然间就有了人世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建议芸芸众生是无因此天然发生的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博古通今,有敏锐的智慧;他们调查芸芸众生,通过学理上的思辨,就推论说:『生命是无因此天然发生的,这才是真理,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建议芸芸众生是无因此天然发生的。」各家的『无因论』均不出前述二种知见。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对国际人生穷本溯源而提出的各种结论,都不出前述的十八种知见,概莫能外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此外,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讨论国际人生的末际,穷究生命的归宿,也提出各种学说,随意传述流布;他们提出的学说,都可以概括于四十四种知见中,概莫能外。宗教师与学者们为何会针对生命的归宿,提出各种学说?他们所无法逾越的四十四种知见是甚么呢?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执想蕴为魂灵,以为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,其意念仍持续存在;所以,他们建议『有想论』。这种建议来自十六种知见,无有逾越者。是哪十六种知见呢?」

「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因此有宗教师与学者建议『有想论』,以为想蕴是有情众生的魂灵。亦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色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无色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色非无色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边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无边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边非无边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乐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苦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乐有苦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不苦不乐有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相通且一心不乱的【一想】境地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各异而万象纷纭的【若干想】境地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稀疏而安静安祥的【少想】境地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生在心意无量无边而任运安闲的【无量想】境地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。」

「以上所说的,便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,发起『有想论』所建议的十六种知见。各家的『有想论』均不出前述十六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以为生命的本体无念无想;这种理论来自八种知见,无有逾越者。是哪八种知见呢?有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色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无色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色非无色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边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无边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边非无边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以上所说的,便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,发起『无想论』所建议的八种知见。」

「各家的『无想论』均不出前述八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以为,那逾越有想也逾越无想的非想非无想处才是生命终究的归宿;因此,他们建议各种『非想非无想处论』,总共有八种知见,概莫能外。是哪八种知见呢?有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色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色无色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色非无色非想非无想的】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无边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有边无边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有说:『我命终后将以【非有边非无边非想非无想】的状况持续生计。这才是真理,其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。』。」

「以上所说的,便是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生命的归宿,建议『非想非无想处论』所提出的八种知见。各家的『非想非无想处论』均不出前述八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此外,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穷究生命的归宿,以为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即归于无有,不复存在;因此建议『断灭论』,总共有七种知见。是哪七种知见呢?有宗教师与学者提出这样的知见,说:『构成我身体的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都是爸爸妈妈所生,受乳哺哺育而生长;但是,它们是无常的,终将随命尽而归于无有,身后甚么都不存在;这就称为断灭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此生的我虽命尽,仍非断灭;我将来生在欲界天后命尽,才是真实的断灭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这不是断灭,要等将交游生色界诸天,命尽后才会断灭。』有说:『这不是断灭,要等将交游生无色界的空无边处,命尽后才会断灭。』有说:『这不是断灭,要等将交游生无色界的识无边处,命尽后才会断灭。』有说:『这不是断灭,要等将交游生无色界的无所有处,命尽后才会断灭。』有说:『这不是断灭,要等将交游生无色界的非想非无想处,命尽后才会断灭。』总共有这七种断灭见。」

「各家的『断灭论』均不出前述七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此外,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穷究生命的归宿,提出『现世涅槃论』,以为人世即涅槃,总共有五种知见。是哪五种知见呢?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,说:『我现在任意享用五欲之乐,这便是我证得的现世涅槃。』这是第一种知见。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则说:『五欲之乐是现世涅槃虽没错,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,你不知道,只要我知道;我现已从贪欲中摆脱出来,身心充满了喜乐,能作意调查,制心一处,证得初禅;这便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。』这是第二种知见。还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这是现世涅槃没错,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,你不知道,只要我知道;我已舍离了故意的摄心凝思,因定力进一步加深而生喜乐,证得二禅;这便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。』这是第三种知见。尚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这是现世涅槃没错,但别有更殊胜的现世涅槃,你不知道,只要我知道;我不光已舍除了故意的摄心凝思,连心意的愉悦跃动也被调伏止息,只要一心不乱与淡泊舒适的感触,证得三禅;这便是我亲证的现世涅槃。』这是第四种知见。也有一些宗教师与学者说:『这是现世涅槃没错,但别有最殊胜的现世涅槃,你不知道,只要我知道;我不光已舍去了故意的摄心凝思,也舍离了苦受与乐受,清净无染,心意住于一境而不动摇,证得四禅;这才是最殊胜的涅槃妙境。』这是第五种知见。」

「各家的『现世涅槃论』均不出前述五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穷究国际人生的末际,提出很多的建议,都不出前述的四十四种知见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宗教师与学者们讨论国际人生的本际与末际,穷其思辩与阅历,提出很多的建议,都不出前述六十二种知见,概莫能外。唯有如来了知这些知见的来龙去脉,知道它们被执持不舍的原因,也知道因执取它们所生的后患;如来所知所见远超过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,而且尽管遍知全部,却不攀缘它们。因为不攀缘诸法故,灭尽众苦,涅槃幽静;如来知道六根所受之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,以正智相等调查诸受而证无上正觉,故被尊称为如来。这便是正法令精微艰深之处,使贤圣弟子能以平实的情绪赞赏如来。」

「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讨论国际人生的本际而建议『常论』,说:『魂灵不灭,生命是恒常存在的』。他们在这个教义上发挥其聪明智慧,也便是说因为各种不同的崇奉、欲愿、见识、缘由、觉受、知见、禅定与精进,而显显露他们的聪明智慧。究其见识,都源于对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所生起之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没有正确的知道而生起了邪见,其他『半常半无常论』.....甚至『现世涅槃论』的建议,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。宗教师与学者们建议『常论』,说:『魂灵不灭,生命是恒常存在的』,是因为他们对各种觉受生出贪爱而不自知,染着于爱欲,受制于爱欲,其他『半常半无常论』.....甚至『现世涅槃论』的建议,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。宗教师与学者们穷究国际人生的本际而建议『常论』,说:『魂灵不灭,生命是恒常存在的』,乃因他们对【眼触】、【耳触】、【鼻触】、【舌触】、【身触】、【意触】这六触没有正知正见。若是脱离这六种触缘,他们的那些知见就底子找不到立论的根据;其他『半常半无常论』.....甚至『现世涅槃论』的建议,无不出自相同的倒置梦想。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讨论国际人生的本际与末际,随他们各人所见而立说,都可归入前述六十二种知见中;他们立说的根据都在这六十二种知见内,概莫能外。就好像技能精深的渔夫以细密的网子掩盖小池子,池中的水族皆入于网内,没有躲避之处。世上的宗教师与学者也是如此,讨论国际人生的本际与末际,提出许多学说,树立各种教义,都入于前述的六十二种知见中,无有能出离者。」

「假使比丘关于【眼触】、【耳触】、【鼻触】、【舌触】、【身触】、【意触】这六触的生起、消除、效果、过患与出离之道实实在在地了解受持,则是最殊胜无比了。他天然能出离那六十二种邪见。如来自知自证存亡已尽,留形住世仅仅为了度化有情,使众生获福;若如来的色身灭去,全部人天再也没有依止庇怙之处。正好像多罗树被砍断树头即不再发芽相同;如来已断存亡,永不再受生。」

佛陀讲演此经时,诸天、魔、梵、大千国际都为之震骇。其时,仆人阿难正在佛陀的背面挥扇替佛驱暑纳凉;听闻此经后,就偏露右臂,长跪叉手,向佛提问说:「世尊!您开示的法义博学多才,应以何为名?应怎样称号此经?」

佛陀告知阿难说:「应当称此经为义理的机关、教法的机关、知见的机关、魔道的机关、梵志的机关。」

那时,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开示,很快乐地信受奉行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