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为何会来到这个人间?

  【或见清净刹。以一光庄重。或见多庄重。种种皆美妙。】

  处事为人处世必定要依佛陀教导,释教咱们去做的,决议是正确的,决议是好的,便是吃亏受骗,结果都是好的,要有这个决心。总的准则,总的纲要,便是顺窘境缘傍边,你必定要知道坚持你心肠的纯洁。也便是坚持心肠纯是真挚,纯是清净,纯是相等、正觉、慈善。行为纯善,决议与十善、五戒、三学、六度、十愿相应,决议没有一点点违反,这叫行善。心净生才智,行善增加福德,这叫福慧双修,这是如来果地“二足尊”的真因!

  有些同学听到我这个说法,“法师,你说得是很好,不能这么做!现在这个国际人都哄人,我要这么做的话,我还能活的下去吗”?我跟他讲:我这样做,我活得很好!“你落发,我在家,我有工作、我有眷属一大堆,我没有你那么简略”。想想怎么样?不敢做。其实理是一个,不分在家、落发,你真的懂得、真的信任、真的醒悟、真的理解了,你天然就去做,你做出一个典范给社会群众看。不欺哄人,本本分分的也能发财、也能升官。松软开才智,空前绝后不输给人间一般人,只要逾越,没有退堕的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可是现在社会一般人不信任这篇理,确确实实真的简直到百分之百,听骗不听劝,这个工作费事!骗他,很简略,他就跟着走了;跟他讲真的话,他置疑,打许多问号,优柔寡断,你说不幸不不幸?没有才能区分真妄、邪正、对错,实在是“不幸悯者”。

  印光大师在终身傍边特别发起《了凡四训》,咱们是 越想越有道理。一个人公然把《了凡四训》这四篇文章参透了,我信任他跟了凡先生松软,心定了,可以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边三天三夜不起一个想法。为什么?关于因果报应的理论与现实明晰了,知道一个人在这个人间,从生到死,“一饮一啄,难道前定”。你命里有富有,你什么都不求,富有天然而来,你会得到;命里头该是贫贱,用什么样办法去营求,仍是贫贱。“千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”,《了凡四训》教咱们这个道理,跟咱们说这个现实本相。所以你参透了,不会起妄念。在遇到云谷禅师,才知道命从哪儿来的?谁给你定的?自己前生所造的因,这终身所受的果报。

  便是佛经上阐明,人到这个人间来干什么?佛只说四个字布满了,“人生酬业”。你看,话多简略,四个字就把你终身处理了。你这终身到人间来是酬偿你曩昔生中的业报。曩昔生中行善、积德,这终身傍边享乐;曩昔生中造业,不善,你这终身要来遭受痛苦。果报!

  那这终身傍边起心动念、言语做作,又造来世的业。所以佛在经上说得好,“欲知宿世因”,我宿世干了些什么?“此生受者是”,你这终身受用的便是你前生所造的因,你得的果报。“欲知来世果”,你要想知道来世你的果报是什么姿态?“此生作者是”,你这终身所做作的因,来生得果报,清清楚楚、明理解白。世出人间疑难杂症许多,殊不知一遇到佛经悉数化解了,真的是清清楚楚、明理解白。

  咱们关于经教不能不敬服,对释迦牟尼佛不能不心悦诚服。释迦牟尼佛便是自性满意流露的形象,向释迦牟尼佛心悦诚服,便是对自性本具的才智德能心悦诚服。若以真挚诚恳的承受佛陀的教导,向佛陀学习,让自己在这终身傍边完全醒悟过来,不再利诱了。

  不再利诱从什么地方看?不再被这个人间境地所转。被境地所转的人是放不下,样样放不下;不被这个境地转了,样样都放下。世出人间全部法,空前绝后不会再挂在心上,心得摆脱了;心得摆脱,身就得摆脱;身得摆脱,远离疾病,远离烦恼担忧,这些通通都没有了。这个时分得安闲、得安稳,什么样灾祸遇到了,原子弹在头顶上爆破,不惊不怖,没有一点恐惧,泰然自若;像看放烟火松软,一点挂碍都没有,一一点点损伤都没有。这种境地一般人无法想像,这是实在的庄重,实在的受用。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,了解现实本相,命运操在自己手上。

  了凡先生得小悟,境地转了,命运转了。俞净意先生比了凡悟得深,所以果报比了凡还殊胜。实在终究完全的醒悟,释迦牟尼佛,他是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了。咱们从释迦牟尼佛跟了凡先生比一比,释迦牟尼佛是一百八十度转过来,了凡先生大约只转个五度、六度,俞净意转到七度、八度,那已经是适当殊胜。咱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们,他们大约可以可以转到五十度、六十度,转到这个境地,那不是人间人可以比的了。

  要在自己会转,不要受外面境地引诱,又不舍离外头境地,真功夫!能跟外面境地和光同尘,在里头炼功,炼什么?炼如如不动,炼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别离、不固执。《金刚经》上释迦牟尼佛告知须菩提的那个办法,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”。世尊教须菩提便是教咱们,须菩提是佛的学生,便是学生傍边的代表。修行功夫,什么是功夫?什么是修行?这便是修行,这便是功夫。

  没有学佛之前,咱们触摸名闻利养、触摸五欲六尘,自天然然会起心动念,会生起好恶,这个我喜爱,那个我厌烦,就起别离、起固执、起梦想,自天然然会生。修行,把这个过错批改过来,这叫修行。这一些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放在我面前,我在这儿头批改自己的观念,我不起心,我不动念。不起什么?不起贪嗔心。顺境不起贪爱,窘境不起嗔恚,这叫修行,这是真修!这样一批改过来,我的心真挚、清净、相等、正觉、慈善,永久坚持真挚清净相等正觉慈善,这是佛心。你永久坚持的时分,不知不觉你就做了佛,你就成了佛,就成菩萨了。

  佛是“真挚、清净、相等、正觉、慈善”到达满意了,菩萨还没有满意,决议不失;在全部时、全部处、全部境缘傍边,决议不会失掉这个心。与全部众生共处,必定“看穿、放下、安闲、随缘”,菩萨行。不是不触摸众生,触摸。触摸里边,“看穿”是明晰,关于现实本相,咱们在佛法的名词讲的是“性相、事理、因果”,清清楚楚、明理解白叫看穿。放下是什么?放下早年那些习气烦恼,通通放下!

  关于全部众生保护。这个爱,早年爱里头有情,情是有私心;现在这个爱,没有私心,没有情,把情变成才智。所以佛门不必爱,用慈善,慈善跟爱在事上讲没有两样,完全相同。用心不松软,一个是用才智,一个是用估计,用估计咱们叫“爱”,用才智叫“慈善”。换句话说,用才智那个爱是清净没有污染的,决议不会有副作用;用估计的那个爱费事,那个东西有染污,阿赖耶里边落谢种子,这个种子将来遇缘要生起果报的。可是慈善用实在才智,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,所以这叫“净业”。假如心肠不清净,还会起心动念,还有情执,这是“染业”。染业,出不了六道轮回;净业,六道轮回不见了、没有了,逾越了!到“纯洁”的时分,连四圣法界也不见了、也没有了。到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是此地讲的“清净刹”。

  咱们学佛,学的是什么?便是这些。这儿边的优点终身享用不尽,人间天上没得比!所以人间积德行善,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的积德行善,随缘做。“我必定要做”,错了,必定要做就攀缘了。必定要做是什么?为了要表彰、奖赏,那你仍是有梦想,仍是有染污。佛菩萨协助全部众生痕迹都不着,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,他得了多少奖状?得了多少奖章?多少人表彰他?没有!他通通不要。为什么?他知道“凡全部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全部有为法,如空中阁楼”。虚空法界、刹土众生的存在,那个本相“如露亦如电”。你说,他企求什么?什么都没有。

  为什么要协助这些众生?佛说了两句话,“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”,依这个。“同体”,这句话重要。佛知道,法身菩萨知道,虚空法界、刹土众生从哪来的?“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。谁的心?自己的诚心,自己的阿赖耶,“同体”!就好像咱们晚上睡觉作梦松软,梦中有山河大地,梦中有许许多多的众生。你要问一问,你梦中那些虚空国际、山河大地、全部众生从哪里来的?一觉醒过来的时分,梦中境地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。可是作梦的时分不知道。假如梦的时分知道:我作梦,梦中全部境地都是我示现的,梦中的我是我,梦中全部全部人也是我,梦中的山河大地仍是我,梦中的虚空也是我,“同体”!

  几个人懂这个道理?只要佛与法身菩萨完全明晰。所以他关于全部众生的爱心是相等的、是清净的,一一点点染着都没有,一一点点高低都没有,是相等的。相等的爱心,清净的爱心,没有条件的。“无缘”便是没有条件,哪里还有什么酬劳?有一一点点酬劳这个想法,你是凡夫,你是迷,你没有醒悟。我做了一点积德行善,还要人表彰,还认为自己有多大积德行善。实在讲用清净去做,做完之后干干净净,一个想法都没有,实在积德行善!企求积德行善,积德行善就没有了;积德行善没有,变成福德;福德是染业,三界里头受报。不能不知道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