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传释教故事:云在彼苍,水在净瓶

练得身形似鹤形,千株松下两函经;我来问道无余说,云在青天水在瓶。——唐·李习之

与韩愈同时代,有个李翱,别字习之,于唐宪宗元和年间(公元806~820年)中了进士。他当官做到国子博士兼史馆撰修,也曾做过朗州刺史。在刺史任内,因敬慕药山惟俨禅师,多次派人去请禅师,但禅师不愿下山,所以他只要亲身入山。其时禅师正手执经卷,不理睬他。禅师的仆人说:“师父!李刺史在这儿呢!”药山听了,仍是没有答话。李翱这个人,性情急躁,马上说:“碰头不似出名!”说罢拂袖要走。禅师说:“刺史!刺史!何得贵耳而贱目呀!”李翱便拱拱手与禅师招待。李翱问:“什么是道?”禅师望他一眼,以手向上指一指,又向下指一指面前的净瓶,禅师问:“懂得吗?”李翱说:“不明白!”禅师说:“云在青天水在瓶嘛!”李翱又问:“请问什么是戒、定、慧?”禅师说:“哈哈!贫僧这儿没有这些闲家具!”李翱听了,不晓得他的意思。禅师说:“刺史要保任此事,需向高高山顶立,向深深海底行,闺阁中的东西舍不得,终为渗漏!”李翱听了,大约体会了吧!后来宋朝的宰相张商英,把这一件公案做了一首诗批判说道:“云在青天水在瓶,眼光随指落深坑;溪花不耐风霜苦,说什深深海底行?”

照这首诗的意思是说:李翱不晓得什么是道,道最要紧的是远离爱欲,李翱身居高贵,做了刺史,荣华富贵完全,家里有几位美丽的姬妾,有了美丽的姬妾,难免在淫爱的圈子里打滚,念念被色情爱欲所捆绑,这样便离道太远了。所以药山一看见他便说:“云在青天水在瓶”,云与水,原本便是一个东西,但能够会变作云呢?云是轻清的,轻清的才会上升,若是重浊的就变为水,变为水后只要降下而为江河,充其量不过是放入瓶子里罢了——这个便是道。爱欲问题不处理,便会万劫沉沦。其时的李翱听了药山这一句话,懂了没有呢?仅仅他的诗才灵敏,一会儿就把这一句禅语运用到诗的这方面去。诗确是好诗,只恐怕还没有体会它的深意吧!

一晚,药山禅师走到山上,那时天空云开月朗,禅师大叫一声,这一声传到八九十里远的澧阳当地。李翱知道后,又有诗寄给禅师,诗曰:

选得幽居惬野情,终年无送亦无迎;有时直上孤峰顶,月下披云笑一声。

可见李翱与禅师亦有很大缘由,而他们的缘由可能是从梁肃而来,由于李翱的恩师便是梁肃,梁肃处处选拔他,所以李翱亦曾做过一往篇《感知遇赋》。梁肃尽管做了大官,但他的梵学十分精深,是露台宗一位有名的学者,做过一篇《止观统例》,《大藏经》里还录入有这一篇文章。李翱受过梁肃的熏陶,总会知道一点点佛法,才会去访问药山禅师。他观察到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七情,把人们的直性给遮盖住了,若要康复自己的良知而为圣人,则有必要制情复性,因而他做了一篇《复性书》。但是佛法不是空口说白话的,而是要运用办法,经年累月去修,修得日子久了,才能够复性,若不修则是没有用的。李翱这一篇《复性书》便开了宋明理学的先河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