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的故事:松云度母

情之同处即为性,舍情则性不行见,欲之公处即为理,舍欲则理不行明。故正人不能灭情,唯事平情罢了;不能绝欲,唯期寡欲罢了。——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

松云禅师皈依佛门后,由于顾虑年迈的母亲无人照料,就自己建了一座禅舍,将母亲接来同住。

松云每天除了参禅打坐之外,还挪出时刻帮人誊写佛经,以此赚些生活费用。

每次他上街为母亲买鱼、买肉时,路上的人总指指点点地说:“那是个酒肉和尚!”

面临他人的蜚短流长,松云历来不作任何解说,仍旧依然故我。他母亲却放不下他人的批判,因而也跟着落发食素。

一天,一位美丽的女子请他到家中说法,松云没有推托,径自跟着女子走了。有好事者却传言说:“松云是个不苟言笑的花和尚,有人曾亲眼看见他到倡寮去嫖妓!”

村夫信以为真,聚众捣毁了他的禅舍,并将他赶开。松云万不得已,只好把母亲托付给他人照料,自己出外云游参访。

一晃数年过去了,母亲因思儿成病,不久就过世了。村夫不知松云在何处,只得草草收殓,等松云回来再入土安葬。

不久,松云露宿风餐地赶了回来,他在母亲棺木前站了良久,用手杖敲打着棺木说道:“慈祥的母亲!您的孩儿回来了!”

说完,又学母亲的口气说:“松云!看到你学成归来,我很快乐!”

“我也是!母亲!”松云又自语道,“孩儿用此禅道,回向您上生佛国,再也不会来人世遭受苦楚受气!”

说罢,回过头来对村夫说:“丧礼完毕了,能够安葬!”

松云在五十六岁时预知大限已到,便招集弟子告别,并在母亲遗像前上香,写下一首偈语:“人世逆旅,五十六年;雨后初霁,一轮月圆。”写完后,慈祥而逝。

人世间的青红皂白、光亮漆黑,说好的未必好,说坏的未必坏。松云禅师尽管备受委屈,却助长了他的禅道。他没有来得及见母亲的最终一面,却回报了她,让母亲去佛国安眠。

只需有禅,就没有苦楚,就没有仇恨,禅是美好安泰的根源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