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原文及译文(卷一至卷五)-佛经译文

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及译文·卷一

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室罗筏城。只桓精舍。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。佛子住持。善超诸有。能于疆土。效果威仪。从佛转轮。妙堪遗言。严净毗尼。弘范三界。应身无量。度脱众生。拔济未来。越诸尘累。其名曰。大智舍利弗。摩诃目犍连。摩诃拘絺罗。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。须菩提。优波尼沙陀等。而为上首。复有无量辟支无学。并其初心。同来佛所。属诸比丘休夏自恣。十方菩萨咨决心疑。钦奉慈严将求密义。即时如来敷座宴安。为诸会中。宣示艰深。法筵清众。得未曾有。迦陵仙音。遍十方界。恒沙菩萨。来聚道场。文殊师利而为上首。

这部经是我亲身听佛陀宣讲的。那时,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,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和尚在一同。这傍边,有些是效果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,有些是具有了佛智而住在人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。他们都以佛才智逾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捆绑,然后可以在俗国际实施佛的威德仪律,绍继佛法以摧破世人烦恼,将如来遗训发扬光大。他们净化精严佛化人生,将佛的威德律仪推行于俗人存亡交游的国际。他们在人间,以许多量的化身闪现佛的才智,引导人间生灵脱离存亡轮回,将现在与未来的众生从轮回苦海的压榨之中解救出来,然后逾越人间有为事物的种种压榨负担。他们的姓名是:大智舍利弗、摩诃目犍连、摩诃拘絺罗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须菩提、优波尼沙陀等人,他们全都是如来佛的上首弟子。别的,还有许多的辟支、无学等,初入圣道的修行者,以及一些初发愿望的修行者,一同来到如来这儿,与各位比丘一道坐禅修学,一齐参加修行后的调查和检省。来自十方国际的菩萨们,为了绝断心中最终的疑问,也同来恭请如来为众生宣示佛法的奥义。这时分,如来上座已毕,就为法会中群众宣讲了佛法的艰深密义。一时间法会群众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启示,和美法音响起,传遍十方诸天各界。数不清的菩萨都集会到了如来这儿,文殊师利菩萨则是他们傍边为上首的一位。

时波斯匿王。为其父王讳日营斋。请佛宫掖。自迎如来。广设珍羞无上妙味。兼复亲延诸大菩萨。城中复有长者居士一同饭僧。伫佛来应。佛敕大殊。分领菩萨及阿罗汉。应诸斋主。唯有阿难。先受别请。远游未还。不遑僧次。既无上座。及阿阇黎。途中独归。其日无供。即时阿难。执持应器。于所游城。次序循乞。心中初求最终檀越。认为斋主。无问净秽。刹利尊姓。及旃陀罗。方行等慈。不择寒微。发意圆成。悉数众生。无量积德行善。阿难已知如来世尊。诃须菩提。及大迦叶。为阿罗汉。心不均平。钦仰如来。开阐无遮。度诸疑谤。经彼城隍。徐步郭门。严整威仪。肃恭斋法。尔时阿难。因乞食次。阅历媱室。遭大幻术。摩登伽女。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。摄入媱席。媱躬抚摩。将毁戒体。

那时,有波斯匿王,由于其父的讳日而设斋筵礼诸佛的护佑。他在自己的宫殿迎接如来,以及各位菩萨,斋筵上摆满了甘旨珍肴。城里又有其他长者、居士们,一同也在设斋筵礼诸和尚,他们也等待如来可以莅临。如来就让文殊菩萨带领各位菩萨和阿罗汉去赴斋主们的筵请。只需如来的弟子阿难,先已接受别处的服侍,远游未归。已然没有德高望重的比丘和法则师一同受请,他也就在施主家接受最高的供奉,接受导师的称谓了。此刻阿难正一人在回来的途中,这一天他没有得到供奉,他就手持食钵,在他停步的城中沿街乞食。阿难在心里方案,待乞到最终一家施主时,就在那家接受供奉,不管那家是否洁净,也不管那家是显贵之姓仍是卑微之姓,他都将实施相等的慈善关心予人,都将起意去效果悉数众生的佛性才智,效果众生们的无上的积德行善。此刻阿难现已知道如来世尊诃责须菩提和大迦叶,批判他们效果了阿罗汉果位,可是依然不能以相等心对待众生,他期仰著如来能为他们阐说开示佛的宽恕相等的才智,以引导他们能摆脱利诱怨忿的烦恼。此刻阿难正走过城楼,渐渐向街上走去。他仪容严肃严慧,恭顺庄重地按行斋的律仪乞食。就在他乞食到一处淫逸的居处时,他遭受大魔法,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运用婆毗迦罗先梵天咒,将阿难捉按到了淫床之上,并施予淫行,行将破坏阿难的持戒之体。

如来知彼媱术所加。斋毕旋归。王及大臣长者居士。俱来随佛。愿闻法要。于时世尊。顶放百宝无畏光亮。光中出世千叶宝莲。有佛化身。结跏趺坐。宣说神咒。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。恶咒消除。提奖阿难。及摩登伽。归来佛所。阿难见佛。顶礼悲啼。恨无始来。一贯多闻。未全道力。周到启请。十方如来得成菩提。妙奢摩他。三摩。禅那。开端便利。于时复有恒沙菩萨。及诸十方大阿罗汉。辟支佛等。俱愿乐闻。退坐默然。接受圣旨。

如来已知道阿难遭了摩登伽的魔法,所以离筵归来,波斯匿王各大臣、长者居士们,也都跟然后来,等待著倾听佛法要义。这时分,如来头顶上放射出百宝无畏大光亮,光辉之中生出千叶宝莲花,莲中有一佛作跏趺坐,宣说神咒。并命文殊菩萨持此咒去护卫阿难。一时之间,摩登伽女的魔咒被灭,阿难和摩登伽女都被带到了如来这儿。阿难见到如来,行礼佛足,悲啼起来。他懊悔自已,长远以来一贯以‘多闻’称名于世,可是并未效果满意的道行。阿难恳请十方如来佛,助成他获至无上才智,获至无上止寂禅定,获至无上正定正觉的修习功夫,以及最为直接的成道法门。其时又有数不清的菩萨,以及十方国际大阿罗汉、缘觉、声闻等,都愿现聆教导,他们退回自己的座位,秉承著佛的至高要义。

佛告阿难。汝我同气。情均嫡亲。最初发心。于我法中。见何胜相。顿舍人间深重恩爱。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。胜妙殊绝。形体映彻犹如琉璃。常自思惟。此相非是欲爱所生。何以故。欲气粗浊。腥臊交遘。脓血凌乱。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。是以渴仰。从佛剃落。佛言。善哉阿难。汝等当知悉数众生。从无始来。存亡相续。皆由不知常住诚心性净明体。用诸梦想。此想不真。故有轮转。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创造性。应当直心詶我所问。十方如来同一道故。出离存亡。皆以直心。心言直故。如是甚至终始位置。中心永无诸勉强相。

如来对阿难说,你与我友情深沉,咱们俩有兄弟般的情份,你在发心求无上才智之时,在我的佛法现示之中,见到了什么美好景像,能使你当下放弃人间的深重恩爱?阿难告知如来,那时我看到如来之身有三十二种无上美好之相,其形体清澈通明如水晶一般。我自已思量,这样的美好之相必定不是因爱欲而生出的。为什么呢?由于色欲之气粗浊不胜,腥臊交错,脓血凌乱,不能生出这等洁白无暇集合光亮的形体来。我无限希望崇仰,所以跟从如来落发修行。如来说:多好啊,阿难。你们应该知道,悉数众成长久以来,就沦入了存亡的相接相续之中,这都是不知道无生无灭不迁不变的真实心的原因。心的赋性是洁白光亮的,如用之于种种妄念,则这些妄念皆会倒置不真实,所以就有众生在存亡烦恼中流通不停息。你要是想修习无上才智,真实地提醒心性的真实。那么你应当诚笃地答复我的问题。诸天十方的如来佛的修行,都是相同,可以脱离存亡轮回,这都是以诚意修行的效果。心有诚笃,口有诚笃,自始自终贯穿修行之中,那么你的修行就永久不会发生种种崎岖弯曲。

阿难。我今问汝。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。将何所见。谁为爱乐。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爱乐。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。心生爱乐。故我发心。愿舍存亡。佛告阿难如汝所说。真所爱乐。因于心目。若不识知己目地点。则不能得降伏尘劳。比如国王。为贼所侵。出兵讨除。是兵要当知贼地点使汝流通。心目为咎。吾今问汝。唯心与目。今何地点。

阿难,我现在问你,最初你发心求无上才智,是由于如来三十二种妙相的原因,那么,你是用什么来看,又是用什么感到欢欣的呢?阿难告知如来:世尊,我是用心和眼来感触欢欣的。我的眼看见如来的美好相,我的心就生起了欢欣,所以我发心求无上才智,誓愿舍生弃死。如来又对阿难说:如你所说,真欢欣之处在于心和眼,那么,假如不知道心和眼在什么当地,就不行以制服俗尘日子中的烦劳。就好像一个国王,当他遭到了敌人的侵略,他出兵征伐,就应当知道敌人在哪里才行。你之所以仍在存亡轮回中不得摆脱,便是受制于眼和心的原因。我问你,心与眼现在在什么当地?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悉数人间十种异生。同将识心居在身内。纵观如来青莲华眼。亦在佛面。我今观此浮根四尘。只在我面。如是识心。实居身内。佛告阿难。汝今现坐如来讲堂。观只陀林今何地点。世尊。此大重阁清净讲堂。在给孤园。今只陀林真实堂外。阿难。汝今堂中先何所见。世尊。我在堂中先见如来。次观群众。如是外望。方瞩林园。阿难。汝瞩林园。因何有见。世尊。此大讲堂。户牖开豁。故我在堂得远瞻见。
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啊!全国际中的芸芸众生,都将可以识知外界事物的心居留在身体以内,即便是如来的青莲华眼,也是长在脸上。而这些踏实不实的眼、耳、鼻、舌等器官,仅仅长在我的脸面,可是能知能识的心却是躲藏在身体内部的。如来又对阿难说:你现在正坐在如来佛的讲堂上,你看看只陀树林现在在哪里?阿难答复:世尊,这些重阁迭楼的清净讲堂,就在这只园里,那只陀树林就在讲堂的外边。如来说:阿难啊!你在这讲堂之中,先看见什么呢?阿难回笞:世尊,我在讲堂里是先看到如来,然后看到群众,再往外看去,才看见那些林园。如来说:阿难啊!你看见林园,是由于什么才看见的呢?阿难答复:这大讲堂,门窗宽广,四方洞开,所以我在讲堂内可以看见那些树林。

尔时世尊。在群众中。舒金色臂。摩阿难顶。告示阿难及诸群众。有三摩提。名大佛顶首楞严王。具足万行。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重路。汝今谛听。阿难顶礼。伏受慈旨。

这时分,如来佛就在群众之中伸展出金色手臂,抚摩阿难头顶,一同开示阿难和诸位群众:有一个心念止定无散乱无差别的无上境地,其名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,达此境地具有了万千法行,诸天十方的如来佛,都由此而归到佛的大路上来,最终效果了无上的佛果,你们细心听罢。此刻阿难行礼伏拜,秉承如来的教导。

佛告阿难。如汝所言。身在讲堂。户牖开豁。远瞩林园。亦有众生在此堂中。不见如来。见堂外者。阿难答言。世尊。在堂不见如来。能见林泉。无有是处。阿难。汝亦如是。汝之心灵悉数明晰。若汝现前所明晰心真实身内。尔时先合了知内身。颇有众生。先见身中。后观外物。纵不能见心肝脾胃。爪生发长。筋转脉摇。诚合明晰。怎样不知。必不内知。云何知外。是故应知。汝言觉了能知之心。住在身内无有是处。

如来对阿难说:就像你所说那样,你在讲堂内,因门窗洞开而能看到远处的林园,可是也有众生在讲堂上看不到如来,只能看见讲堂外的东西。阿难答复:世尊啊!在讲堂内看不到如来,只看到外面的林园泉流,这不或许。如来说:阿难,你也是这样的。你的心原本有灵性,是透澈洁白的。假如你眼前现示出来能理解悉数事物的心,其实就在你身躯之内,那么,这时就应先透澈知道身躯的内部。可是,许多处在存亡轮转之中的众生,是先去看身躯里边,然后才去调查外部事物,既使如此,也看不到身躯内的心肝脾胃,看不到指甲毛发在成长,更看不到筋骨血脉的运动活动。真实的透彻洁白能理解悉数之心为什么不能识知到这些呢?必定是他不能知内,那还谈什么知外呢?所以应当知道,你所说醒悟灵明的心,原是驻在身躯之内,这是不对的。

阿难稽首而白佛言。我闻如来如是法音。悟知我心实居身外。所以者何。比如灯火然于室中。是灯必能先照室内。从其室门。后及庭际。悉数众生。不见身中。独见身外。亦如灯火。居在室外。不能照室。是义必明。将无所惑。同佛了义得无妄耶。

此刻阿难行礼磕头,并对如来说:我倾听了如来宣示的佛法,登时醒悟了我的心,其实是驻在身外的,为什么呢?就像灯火那样,灯点亮在室中,就应是先照亮室内,接著才照亮门户,然后才是照亮院子。悉数众生,不能识见自身内部,只能看见自身之外事物,这就像灯火是驻在室外,所以不能照亮室内。理解了这点,就不会再有利诱,就能到达与佛的智见相同,这大概不会有什么倒置妄乱的吧?

佛告阿难。是诸比丘。适来从我室罗筏城。循乞抟食。归只陀林。我已宿斋。汝观比丘。一人食时。诸人饱不。阿难答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是诸比丘。虽阿罗汉。躯命不同。云何一人能令众饱。佛告阿难。若汝觉了知见之心。真实身外。身心相外。自不相干。则心所知。身不能觉。觉在身际。心不能知。我今示汝兜罗绵手。汝目睹时。心别离不。阿难答言。如是。世尊。佛告阿难。若相知者。云何在外。是故应知。汝言觉了能知之心。住在身外。无有是处。

如来对阿难说:这些比丘们方才随我在城里乞食行斋,现在回到只园来,此刻我已吃过了。你来看看,一个比丘在吃东西,其他人会不会饱呢?阿难答复:其他人不会饱。世尊,这是为什么呢?这些比丘们尽管都已效果阿罗汉的果位,可是他们各有各的躯体,一人吃饭,其他人怎样会饱呢?如来对阿难说:假如像你可以识知的心,其实是在身外,那么,身体与心各在一处,并不相干,心所能识知的东西,身体就不能感觉到,身体能感觉到的东西,心却不能识知。我现在伸手给你,你用眼睛看到它时,你的识知的心能区分出来吗?阿难答复:是的,世尊。如来告知阿难:假如识知之心可以区分出来,可见眼和心不是相知相干的,那为什么又还要说心是在外呢?所以,你应当知道,你所说能觉能识知的心驻在身外,其实也是不对的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言。不见内故。不居身内。身心相知。不相离故。不在身外。我今思惟。知在一处。佛言。处今何在。阿难言。此了知己。既不知内。而能见外。如我思忖。埋伏根里。犹如有人。取琉璃碗。合其两眼。虽有物合。而不留碍。彼根随见。随即别离。然我觉了能知之心。不见内者。为在根故。清楚瞩外。无妨碍者。潜根内故。佛告阿难。如汝所言。潜根内者。犹如琉璃。彼人当以琉璃笼眼。当见山河。见琉璃不。如是。世尊。是人当以琉璃笼眼。实见琉璃。佛告阿难。汝心若同琉璃合。者当见山河。何不见眼。若见眼者。眼即同境。不得成随。若不能见。云何说言此了知己。潜在根内。如琉璃合。是故应知。汝言觉了能知之心。埋伏根里。如琉璃合。无有是处。

阿难对如来说:就像如来说的,由于不能知内的原因,所以说心不居于身内。又由于身与心彼此认知即可以彼此间不别离的原因,所以又说心不在身外。现在我想,识知之心是在某个当地。如来说:在什么当地?阿难说:这种能知之心,即便不能识知内部的事物,可是却能看见外部事物,那么,我想这识知之心就像是埋伏在一个根里般。这比如有人拿水晶碗盖在眼上,尽管遮住了双眼,但却无妨碍眼看见东西相同,识知之心从深根里生出。见随即闪现,这个见随即也就能别离识知事物,这便是说,眼睛看见什么东西,心就可以区分。所以我认为,识知之心所以不能识知内,是由于它在深藏的根里的原因,识知之心可以识知外物而无妨碍隐瞒。这也是它潜藏在根里的原因。如来告知阿难:如你所说,识知之心藏在根里,就像水晶碗盖著相同。当人们用水晶盖在眼前时,就应当看到河流山川,可是,能看得到水晶吗?阿难说:世尊,当人们用水晶遮在眼前时,实践看到的是水晶。如来告知阿难:当你的识知之心与玻璃同在一处,只看到河山,为什么看不到眼睛呢?假如看到眼睛,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同,眼睛便是眼前的景像,这时,怎样可以看见东西就可以分辩出来呢?假如不能看到眼睛,为什么说这识知之心是潜藏在根里,与玻璃盖在眼前是相同的景象呢?所以,你说识知之心埋伏在根里,与玻璃盖在眼前相同,是不对的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今又作如是思惟。是众生身。腑藏在中。窍穴居外。有藏则暗。有窍则明。今我对佛。开目睹明。名为见外。闭目睹暗。名为见内。是义云何。佛告阿难。汝当闭目睹暗之时。此暗境地。为与眼对。为不对眼。若与眼对。暗在眼前。云何成内。若成内者。居暗室中。无日月灯。此室私自。皆汝焦腑。若不对者。云何成见。若离外见。内对所成。合目睹暗。名为身中。开目睹明。何不碰头。若不碰头。内对不成。碰头若成。此了知己。及与眼根。乃在虚空。何成在内。若在虚空。自非汝体。即应如来今见汝面。亦是汝身。汝眼已知。身合非觉。必汝执言身眼两觉。应有二知。即汝一身。应成两佛。是故应知。汝言见暗名见内者。无有是处。
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,我现在又想,众生的身体上,内脏等深藏在体内,眼耳等露在外面,深藏便是暗的,外面的则是明的。现在我面临著如来,睁开眼就能看见明,这就叫见外,闭上眼睛看到暗,这就叫见内。这该怎样解说呢?如来告知阿难:当你闭眼看见暗时,这个暗的景象是与眼相对,仍是不与眼相对?假如是与眼相对的,那么暗的景象就应当在眼的前面,为何要说什么见内呢?假如是见内,那么,你坐在暗室里,没有日、月、灯火,这暗室之中,就都是你的心肺腑脏,而不是与这些事物相对著。假如你不能面临你的心肺腑脏,那你又怎样可以看见它们呢?假如脱离由外而见,那这识见也是在内相对而见,并没有什么见内见外的不同。假如说闭眼看见暗,是说这暗就在身体内部,那么睁眼看见明,为什么看不到身体外面的脸呢?假如向外看不到脸,那么向内也就不能看见内。假如看得到脸,那么:这识知之心以及眼根必处在虚空之中,哪里在什么内呢?假如它们处在虚空之中,那天然就不是你自己体内的东西,而是原本如此存在的东西,现在看见你的脸,就在你的身上,尽管你的眼已感觉到了,你的身体却不能感觉到它们的一致,此刻你必定认为身体与眼是分隔的两个感觉,所以应当有两个识知之心。这便是说,你是一个身体,却要效果两个佛。所以你应知道,你所说的见暗便是见内,是不对的。

阿难言。我尝闻佛开示四众。由心生故。种种法生。由法生故。种种心生。我今思惟。即思惟体。实我心性。随所合处。心则随有。亦非表里中心三处。佛告阿难汝今说言。由法生故。种种心生。随所合处。心随有者。是心无体。则无所合。若无有体而能合者。则十九界因七尘合。是义否则。若有体者。如汝以手自挃其体。汝所知己。为复内出。为从外入。若复内出。还见身中。若从外来。先合碰头。阿难言。见是其眼。心知非眼。为见非义。佛言。若眼能见。汝在室中。门能见不。则诸已死。尚有眼存。应皆见物。若见物者。云何名死。阿难。又汝觉了能知之心。若必有体。为复一体。为有多体。今在汝身。为复遍体。为不遍体。若一体者。则汝以手挃一支时。四支应觉。若咸觉者。挃应无在。若挃有所。则汝一体。自不能成。若多体者。则成多人。何体为汝。若遍体者。同前所挃。若不遍者。当汝触头。亦触其足。头有所觉。足应无知。今汝否则。是故应知。随所合处。心则随有。无有是处。

阿难说:我从前倾听如来开示世人,由于心念的效果,种种事物才生出来,由于事物的效果,种种心念才生出来。现在我在思维,我的思维便是思维本体,这其实也便是我的心的本体,随著心与它物的遇合,这心则随之而存在,心既不在内,也不在外,亦不在中心处。如来告知阿难:你说由于事物效果,种种心念才生出,随著与事物的遇合,心才随之而存在。可是,假如这个心没有本体,则无所谓与它物遇合,假如没有本体而能与它物遇合,那就超出六根六识六种识知之心而无法说清楚了。这种说法不对。假如说心有本体,那么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体,你能觉知到身体的心,是从身体往外出来识知的呢,仍是以身外往内去识知的呢?假如是从内往外出来,它应当先看见自己的体内,假如是从外往内进去,那它应当先看到你的脸。阿难说:看见东西是眼的效果,可是心之认识到东西则不是眼的效果,说心看见并不对。如来说:假如眼可以看见,那么你坐在房间里,门可以看到你吗?门不能看,那么不是代表你现已死了吗?假如眼睛还在,应当看得见东西吧。已然能看见东西,为什么说它已死了呢?阿难,你的能知能觉的心,假如有自身的本体,那它是一个本体,仍是有许多个本体?它是遍及在你的身体上呢?仍是没有遍及在你的身上?假如识知之心仅仅一个本体,而且散布在于你的身上,那你用手摸一个肢体时,你的四肢应当一同都有感觉,假如能摸到身体的悉数,那就应当无所谓摸了。假如只能摸到某个部位,那么识知之心遍在身体四周就不会建立。假如你的识知之心是许多个本体而且别离各自在你身上,那你自己便是许多个人了,倒底哪一个本体是你呢?假如是那个专心遍及在身体的整体,那你怎样可以知道接触的身体的哪个部份?假如你是多体之心各遍及在身上,那你摸头时,也就等所以在摸脚,可是原本景象是你能感觉到头,就不能感觉到脚。可是按你所说,你现在却不这样。那么应当知道,心随著与它物的遇合而存在,这种知道是不对的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亦闻佛。与文殊等诸法王子。谈实相时。世尊亦言。心不在内。亦不在外。如我思惟。内无所见。外不相知。内无知故。在内不成。身心相知。在外非义。今相知故。复内无见。当在中心。佛言。汝言中心。中必不迷。非无地点。今汝推中。中何为在。为复在处。为当在身。若在身者。在边非中。在中同内。若在处者。为有所表。为无所表。无表同无。表则无定。何以故。如人以表。表为中时。东看则西。南观成北。表体既混。心应凌乱。阿难言。我所说中。非此二种。如世尊言。眼色为缘。生于眼识。眼有别离。色尘无知。识生其间。则为心在。佛言。汝心若在根尘之中。此之心体。为复兼二。为不兼二。若兼二者。物体凌乱。物非体知。成敌两立。云何为中。兼二不成。非知不知。即无体性。中何为相。是故应知。当在中心。无有是处。
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,我也曾听到如来与文殊菩萨等人谈论到实相问题。那时世尊也说,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。就像我所想的,心在内不能有所见,心在外,又不能与我相干,由于在内无所谓认知。,所以心不会在内。由于身体和心能相知相识,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对的。由心和身,内和外可以相知,那么,它是处在内与外的中心吧?如来说:你说心在表里的中心吧?在中心则不会利诱,应当确有一个当地。可是,你指出中心,这中心又在哪里?中心是在它在的当地呢?仍是就在身上?假如就在身上,那它在身体表面上,就不能说它是在中心。假如它在身体的中心,就同在内相同,也不是在中心。假如有地点之处,那就应当能标明出来,假如在无所标明的当地,那就等于没有这个当地。此刻,即便有标明,这标明也是无固定场所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就像人便是一个标明,这标明是中的时分,假如从东面看他,他则处在西面,从南面看他,他则处在北面。标明之物已然如此紊乱含糊,心更是会凌乱无章了。阿难说:我说的中,不是这两种,正如世尊所说,眼睛所以可以以事物为缘而发生效果,那是由于傍边生出了眼睛的识知效果。眼睛能别离认知事物,事物原本没有认知,由于识知发生在它那里,心也就处在那里了。如来说:你的心假如处在‘根’和事物国际之中心,那么,这个心的本体是兼连‘根’和‘尘’两头呢?或许不兼连根、尘两头?假如这个心体兼连根尘两头,那么,事物国际体多凌乱,事物又不是心的本体,因而它们必然敌对敌对,哪里还能说什么持中呢!已然不是兼连二体,那么,心就不能去认知事物,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体性,中也就没有任何标志了。所以你应当知道,说心在表里的中心,也是不对的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昔见佛。与大目连。须菩提。富楼那。舍利弗。四大弟子。共转法錀。常言觉知别离心性。既不在内。亦不在外。不在中心。俱无地点。悉数无著。名之为心。则我无著。名为心不。佛告阿难。汝言觉知别离心性。俱无在者。人间虚空水陆飞翔。诸所物象。名为悉数。汝不著者。为在为无。无则同于龟毛兔角。云何不著。有不著者。不行名无。无相则无。非无即相。相有则在。云何无著。是故应知。悉数无著。名觉知己。无有是处。

阿难对如来说:曾经我曾看到世尊与大目连、须菩提、富楼那、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同宏扬佛法,常常说道,心的感觉知道的赋性、,既不在内也不在外,亦不在中心,不在悉数当地,心不固执在悉数事物之上,这便是心的赋性,那么我不固执于悉数之上,这是不是心的赋性呢?如来告知阿难:你说心的感觉知道赋性不在悉数当地,人间这全部的天上地下水中悉数事物,你都不去固执在其间,那么你的心是在仍是不在呢?你的心不在就如龟壳上长毛、兔头上长角彻底空无全部,那还说什么固执不固执呢?说不固执,就不能说它不在,没有任何形状外相才是不在,只需不是空无的就会有形状外相,有外相便是在,这时还说什么不固执悉数事物?所以应当知道,确定不固执悉数事物便是感觉知道心的赋性,这也是不对的。

尔时阿难。在群众中。即从座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。合掌恭顺。而白佛言。我是如来最小之弟。蒙佛慈祥。虽今落发。犹恃憍怜。所以多闻未得无漏。不能折伏娑毗罗咒。为彼所转。溺于媱舍。当由不知真际所诣。惟愿世尊。大慈哀愍。开示我等奢摩他路。令诸阐提。隳弥戾车。作是语已。心悦诚服。及诸群众。倾渴翘伫。钦闻示诲。

这时分,阿难在群众中从座上站起来,裸出右肩,跪下右膝,合掌还礼,恭顺地对如来说:我是如来最小的弟子,一贯得到如来的慈祥,现在尽管落发了,可是依然依持如来的爱抚而自豪放纵,既使是博古通今,依然没有到达摆脱悉数烦恼的无上果位,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罗魔咒,反而被其损伤,陷在淫室之中。这都是由于不能真知佛的诚心境地的效果。祈望世尊发大慈大悲怜心,为咱们指引无上正等正定的路途,让悉数隔绝善行或悉数不成佛者,堕入那肮脏之地去吧!说完后,阿难即匍伏在地,与在场世人一同诚心请求如来的教导。

尔时世尊。从其面门。放种种光。其光晃耀。如百千日。普佛国际。六种轰动。如是十方微尘疆土。一时开现佛之威神。令诸国际组成一界。其国际中。全部悉数诸大菩萨。皆住本国。合掌承听。

这时,只见如来佛的脸上放射出奇光异彩,像千百个太阳那样亮堂闪烁。一时,普天之下,大地轰动,万众和悦,十方国际如微尘相同多的的疆土上,一会儿现出佛的威仪神明,全部国际融组成为一个佛的国际,这傍边全部大菩萨,都在自己的疆土上顶礼合掌,倾听佛的教导。

佛告阿难。悉数众生。从无始来。种种倒置。业种天然。如恶叉聚。诸修行人。不能得成无上菩提。甚至别成声闻缘觉。及成外道。诸天魔王。及魔眷属。皆由不知二种底子。紊乱修习。犹如煮沙。欲成嘉馔。纵经尘劫。终不能得。云何二种。阿难。一者。无始存亡底子。则汝今者。与诸众生。用攀缘心。为自者。二者。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。则汝今者识精元明。能生诸缘。缘所遗者。由诸众生。遗此本明。虽整天行。而不自觉。枉入诸趣。

如来对阿难说:悉数众生从长远以来,就有种种的梦想狂念和烦恼,形成种种恶欲的根柢,它们相集团聚在一同,至使各位修行求摆脱之人,不能效果佛的无上才智,只能造就像声闻、缘觉那样的修行人以及种种歪门邪道甚至魔法鬼术的邪术。这都是由于不能知道有两种底子的原因。模糊凌乱的修行,就像煮食河沙作为甘旨相同,既使阅历了万千劫后,也究竟不能成功。是哪两种底子呢?阿难,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存亡底子,便是你与世人都以依持外物的认知己,自认为便是存亡的赋性。第二种是开端以来的菩提涅槃的清净本休,便是你与世人的悉数识原本精粹光亮,能发生攀缘悉数的才干,而唯一对这个原本精粹光亮的识,攀缘的力气却不能到达它,效果天然便是自己遗弃了原本清澈的赋性,尽管不时勤苦修习,究竟不能有所醒悟,难免就会堕入那些各种不同的存亡恶趣之中。

阿难。汝今欲知奢摩他路。愿出存亡。今复问汝。即时如来举金色臂。屈五轮指。语阿难言。汝今见不。阿难言见。佛言。汝何所见。阿难言。我见如来举臂屈指。为光亮拳。耀我心目。佛言。汝将谁见。阿难言。我与群众。同将目睹。佛告阿难。汝今答我。如来屈指为光亮拳。耀汝心目。汝目可见。以何为心。当我拳耀。阿难言。如来如今征心地点。而我以心推穷寻逐。即能推者。我将为心。佛言。咄。阿难。此非汝心。阿难矍然。避座合掌起立白佛。此非我心。当名多么。佛告阿难。此是前尘虚妄相想。惑汝真性。由汝无始至于此生。认贼为子。失汝元常。故受轮转。

阿难,你要超入无上正等正定的路途,发愿要拔脱存亡苦海,那么,现在我再问你。说罢,如来举起金色手臂,收屈起五轮手指,对阿难说:你能看见吗?阿难答复:能看见。如来说:你看见什么?阿难答复:我看见到如来佛,举臂屈指握为光亮拳,照耀著我的心和眼。如来说:你用什么看见的?阿难答复:我和咱们相同,都是用眼看见的。如来告知阿难:你答复我,如来握光亮拳照耀你的心和眼,你的眼可以看见,你又以什么为心来知道我的拳光呢?阿难答复:如来要我印证心在哪里,那我用心去细心推究,这个能推究寻觅的,便是心了。如来说:胡说,阿难,这个心不是你的心。阿难听后寂然不语,退座合掌,然后站起来对如来说:这个心不是我的心,那它是什么呢?如来告知阿难:这个心是根尘妄念的所思所想,它利诱了你的真性,你从无始无本源处以致现在,都在认贼为子,以致于失去了你的本诚心性,所以只能堕入存亡轮转之中不能拔除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佛宠弟。心爱佛故。令我落发。我心何独供养如来。甚至遍历恒沙疆土。承事诸佛。及善常识。发大骁勇。行诸悉数难行法事。皆用此心。纵令谤法。永退善根。亦因而心。若此创造不是心者。我乃无心同诸土木。离此觉知。更无全部。云何如来说此非心。我实惊怖。兼此群众。无不疑问。惟垂大悲。开示未悟。
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一贯爱抚弟子,由于弟子专心向佛所以落发。弟子历来以心供奉如来,不管在任何当地,都服侍诸佛和各位得佛才智之人,弟子修行骁勇精进,且不畏悉数困难,都是凭著这个心去做的,即便是曲解了佛法,绝灭了才智,也是由于这个心。假如像如来提醒的那样,这个心不是我的心,那我便是无心之人,与泥土草木相同了。离弃了能觉能知的心,我就什么也没有了。如来您为什么要说这不是我的心呢?我真实惧怕极了!在场世人都有相同的利诱,都祈望如来悲怜,开示未能醒悟的群众。

尔时世尊。开示阿难。及诸群众。欲令心入无生法忍。于师子座。摩阿难顶。而告之言。如来常说诸法所生。唯心所现。悉数因果。国际微尘。因心成体。阿难。若诸国际。悉数全部。其间甚至草叶缕结。诘其根元。咸有体性。纵令虚空。亦有名貌。况且清净妙净明心。性悉数心。而自无体。若汝执吝。别离觉观。所了知性。必为心者。此心即应离诸悉数色香味触诸尘工作。别有全性。如汝今者承听我法。此则因声而有别离。纵灭悉数见识觉知。内守幽闲。犹为法尘别离影事。我非敕汝。执为非心。但汝于心。微细揣摩。若离前尘有别离性。即真汝心。若别离性。离尘无体。斯则前尘别离影事。尘非常住。若变灭时。此心则同龟毛兔角。则汝法身同于断灭。其谁修证。无生法忍。即时阿难。与诸群众。默然自失。佛告阿难。人间悉数诸修学人。现前虽成九次序定。不得漏尽成阿罗汉。皆由执此存亡梦想。误为真实。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。

这时,如来开示,要让阿难和世人得到能安忍不动心的大囧珐。如来安坐狮子座上,为阿难摩顶,并告知他:如来常说,悉数尘世器物都是心的现示,悉数事物的因果相关,悉数国际间事物,都是由于心的效果而结成物体。阿难,各方国际中的悉数,以致于小草细叶,推究它们的底子,都是有其本体赋性的,即便是虚空,仍是有其名相表面。怎样说无垢无染妙明觉圆的心,以及性悉数心,即具有悉数万物的赋性的心,没有自身本体?假如你持执在那别离认知的常识上并认为它便是心,那么,这个心就应当离弃全部与觉知相关的事物,如色、香、味、触等等尘世器物,这才会有心的整全的赋性。就如你现在听我说法,是由于有声响才干别离识知,即便除掉全部引起见识觉知的东西,向内守望那一片幽静空无,这也是一些现示出来的尘世器物种种别离的幻影。我没有责怪你依持一个假的心,只需你细心揣摩这个心,假如离弃了六尘境像,依然有能别离的体性存在,那便是你的诚心。假如这个能别离的体性,脱离了六尘境地,就不存在,那么,它就不过是六尘境地的别离印象闪现,这个心也便是尘世器物国际的种种别离的幻影算了。六尘境象不会常存不变,假如它变易生灭,那么这个心也就随之而空无全部,你的常住不灭的真身也会与六尘境地事物相同变易灭绝了,这时谁来修证那不生不灭安忍不动的心呢?听到这儿,阿难和咱们都遭到轰动而不能自我克制。如来告知阿难:人间悉数修行参学的人,尽管能效果至高的禅定,可是依然不能断灭悉数烦恼,仅仅效果阿罗汉果位。这都是将存亡妄念固执为真实不变的心性的效果,所以你尽管博古通今,依然不能修证到佛的正法,

阿难闻已。重复悲泪。心悦诚服。长跪合掌。而白佛言。自我从佛发心落发。恃佛威神。常自思惟。无劳我修。将谓如来惠我三昧。不知身心本不相代。失我良心。虽身落发。心不入道。比如穷子。舍父逃逝。今天乃知虽有多闻。若不修行。与不闻等。如人说食。终不能饱。世尊。我等今者。二障所缠。良由不知寂常心性。惟愿如来。哀愍穷露。发妙明心。开我道眼。

听罢如来说法,阿难又悲啼起来,他伏地礼拜如来,合掌长跪不起,并对如来说:自从我发心跟随如来落发以来,秉持了佛的威德神明,因而常常自己思维,不须我自己艰苦修行研习,如来就会惠赐我获至无上正持正定正觉的才智,殊不知我身与佛心原本不行以彼此替代,然后失却了我的真实良心。现在我身尽管落发,可是我的心却没有真实进入佛的圣道,这就像儿子放弃了父现自己逃走相同。今天我才知道,我尽管博古通今,假如不自己行持修习佛法,就与愚昧无知是相同的。这就像只听他人说吃饭不能饱自己肚皮相同。世尊,像我这样的人被人间烦恼和认知认识所阻止与羁绊,真实不知道止寂不易之心的赋性,祈愿如来垂怜咱们的无知,为咱们指示妙觉圆明之心,开示咱们能观知真妄,能选择清楚的辨道之眼。

即时如来。从胸卍字。涌出宝光。其光晃昱有百千色。十方微尘。普佛国际。一时周遍。遍灌十方全部宝刹诸如来顶。旋至阿难。及诸群众。告阿难言。吾今为汝建大囧珐幢。亦令十方悉数众生。获妙微密。性净明心。得清净眼。阿难。汝先答我见光亮拳。此拳光亮。因何全部。云何成拳。汝将谁见。阿难言。由佛整体阎浮檀金。赩如宝山。清净所生。故有光亮。我实眼观。五轮指端。屈握示人。故有拳相。佛告阿难。如来今天实言告汝。诸有智者。要以譬喻而得开悟。阿难。比如我拳。若无我手。不成我拳。若无汝眼。不成汝见。以汝眼根。例我拳理。其义均不。阿难言。唯然世尊。既无我眼。不成我见。以我眼根。例如来拳。事义相类。佛告阿难。汝言相类。是义否则。何以故。如无手人。拳究竟灭。彼无眼者。非见全无。所以者何。汝试于途。问询瞎子。汝何所见。彼诸瞎子。必来答汝。我今眼前。唯见漆黑。更无他瞩。所以义观。前尘自暗。见何亏本。阿难言。诸盲眼前。唯睹漆黑。云何成见。佛告阿难。诸盲无眼。唯观漆黑。与有眼人。处于暗室。二黑有别。为无有别。如是世尊。此私自人。与彼群盲。二黑校量。曾无有异。阿难。若无眼人。全见前黑。忽得眼光。还于前尘见种种色。名目睹者。彼私自人。全见前黑。忽获灯火。亦于前尘见种种色。应名灯见。若灯见者。灯能有见。自不名灯。又则灯观。何关汝事。是故当知。灯能显色。如是见者。是眼非灯。眼能显色。如是见性。是心非眼。

其时,如来从胸部处,推涌出美妙光荣,千百种宝光耀眼光辉,一时照遍十方与微尘相同多的国际,一时灌遍了十方国际中的宝刹法场,和十方如来的头顶。一同也集合在阿难和世人周围。这时,如来对阿难说:现在我为你闪现显真摧妄的妙法,一同也让十方悉数众生一同获至佛法的奇妙密义,获至严净清澈的心性,获至真妄能明的道眼。阿难,从前你说看见了我的光亮拳,那么,这个拳能放光亮,是由于什么才干放光亮?为什么说它是拳?你又是用什么看见的呢?阿难答复:佛的全身就如阎浮檀河里的金子,光艳如金山,洁净无垢染,光亮由此而生,我用眼睛观看,看到佛屈握五指,拳的外形由此而生。如来对阿难说:现在真真切切的告知你,那些有才智的人,也须听到譬喻而能开悟。阿难,就拿我的拳来说吧!假如没有我的手,就不会发生拳的外形,假如没有你的眼睛,就不会发生你所看到的拳的外形。以你的眼根,来比我的拳,这道理是不是相同的?阿难答复:这是相同的,世尊。没有我的眼睛,就没有我所见到的。以我的眼根来比如来的光亮拳,这儿的道理是相同的。如来对阿难说:你说道理是相同的,其实这并不对。为什么呢?就像一个没有手的人,也就没有拳,可是一个没有眼睛的人,并不便是看到任何东西。怎样说呢?你试著去问那些路上的瞎子,他看到的是些什么,那瞎子必定答复我的眼睛仅仅一片漆黑,再看不到其它任何东西。从这道理来看,器物国际自身便是漆黑不清的,见自身并不会遭到什么影响。阿难说:瞎子眼前,只看见一片漆黑,为什么说他有见呢?如来对阿难说:那些瞎子没有眼睛,只看得到漆黑,这与那些有眼人处在暗室看到一片漆黑,这两种漆黑,是不同呢?仍是没有不同?阿难答复:是这样,世尊,处在暗室的有眼人和那些瞎子所观见的漆黑,并没有什么不同。如来又说:阿难,假如那些瞎子面前所见仅仅漆黑,这时他的眼睛遽然复明,再看面前器物国际,就看得到种种现示的事物,这叫做目睹,因眼睛能观看而现示事物。那些处在暗室的明眼人面前所见也仅仅漆黑,这时遽然有灯火亮起,他们也看见了面前器物国际里的种种现示的事物,这叫做灯见,因灯的照耀而现示事物。假如是叫做灯见,那么灯能看,就不能叫做灯,只能叫做灯观,以灯去观照事物,假如是以灯去观见事物,这与你的眼睛有什么关系?所以你应当知道,灯可以闪现事物,由此而看见东西,是眼睛的效果,而不是灯的效果。眼睛可以闪现事物,这样来观见事物的见,是心的效果,而不是眼睛的效果。

阿难。虽复得闻是言。与诸群众。口已默然。心未开悟。犹冀如来慈音宣示。合掌清心。伫佛悲诲。

此刻阿难尽管再次倾听如来教法,与咱们相同的息心静气,可是依然没有领悟到其间的奥义。他们合掌礼请如来慈善,再宣法音。

尔时世尊。舒兜罗绵网相光手。开五轮指。诲敕阿难。及诸群众。我初成道。于鹿园中。为阿若多五比丘等。及汝四众言。悉数众生。不成菩提。及阿罗汉。皆由客尘烦恼所误。汝等其时。因何开悟。今成圣果。

这时分,如来轻舒兜罗绵网相光手,张开五轮手指,教导阿难和群众:最初我效果佛道时,为阿若多侨陈那等五位比丘和你们诸位说过,全部人间生灵,不能效果无上才智和阿罗汉果位,都是由于居留尘世烦恼之中而耽搁的。你们那时,都是由于什么而敞开了才智,从此依持佛法而获得了涅槃才智的?

时憍陈那。起立白佛。我今长老。于群众中。独得解名。因悟客尘二字效果。世尊。比如行客。投寄旅亭。或宿或食。食宿事毕。俶装出路。不遑安住。若实主人。自无攸往。如是思惟。不住名客。住名主人。以不住者。名为客义。又如新霁。清旸升天。光入隙中。创造空中诸有尘相。尘质摇摆。虚空寂然。如是思惟。澄寂名空。摇摆名尘。以摇摆者。名为尘义。

这时侨陈那站起来对如来说:现在我是会中年纪最老的,在初受度的群众之中,独独得到‘解’的称名。我是因‘客尘’两个字而效果圣果的。世尊,就像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,睡过吃过之后就整装脱离往前走去,并不想安住下来,假如视自己为主人安住下来,那就不会再往前走了。这样来看,不住就叫做客,住就叫做主人,客的意义便是不住。别的,就像清晨阳光初出时烟尘清扬,受光的照耀,这些烟尘在空气中明晰清楚,呈现出尘世物质国际的描摹,这时烟尘摇晃活动,而空间是寂然不动的,这样来看,澄明幽静叫做‘空’,摇摆就叫做‘尘’,那么‘尘’的意义就可叫做‘摇摆’。

佛言如是。即时如来。于群众中。屈五轮指。屈已复开。开已又屈。谓阿难言。汝今何见。阿难言。我见如来百宝轮掌。众中开合’佛告阿难。汝见我手。众中开合。为是我手。有开有合。为复汝见。有开有合。阿难言。世尊宝手。众中开合。我见如来手自开合。非我见性有开有合。佛言。谁动谁静。阿难言。佛手不住。而我见性。尚无有静。谁为无住。佛言如是。

如来说:说得对。这时分,如来对著世人合起五轮指又铺开,铺开又合起,问阿难:你看见了什么?阿难答复:我看见如来的百宝轮掌,在群众面前又开又合。如来问阿难:你看到我的手掌在群众面前又开又合,是由于我的手掌有开有合呢?仍是由于你的观见有开有合?阿难答复:世尊的宝手在群众面前有开有合,我看见如来的手在自开自合,并不是由于我的观见有开有合。如来问:谁是动谁是静?阿难答复:如来的手在动,我的观看,也没有中止不动,那么,究竟谁在动呢?如来说:是这样。

如来所以从轮掌中。飞一宝光。在阿难右。即时阿难。回忆右盼。又放一光。在阿难左。阿难又则回忆左盼。佛告阿难。汝头今天何因摇摆。阿难言。我见如来出妙宝光。来我左右。故左右观。头自摇摆。阿难。汝盼佛光。左右动头。为汝头动。为复见动。世尊。我头主动。而我见性尚无有止。谁为摇摆。佛言如是。所以如来。普告群众。若复众生。以摇摆者名之为尘。以不住者。名之为客。汝观阿难头主不坚定。见无所动。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。云何汝今以动为身。以动为境。从始泊终。念念生灭。丢失真性。倒置行事。性心失真。认物为己。轮回是中。自取流通。

所以从如来百宝轮掌中飞出一道宝光在阿难的右面,阿难马上就回头向右面看,又一道宝光射向阿难左边,阿难匆促回头向左看。如来对阿难说:方才你的头为什么摇摆?阿难答复:我看见如来放出宝光在我的左边和右面,我向左向右观看,所以头就摇摆起来。如来说:阿难,你看宝光时头就左右摇摆,这是你的头在动呢?仍是你的见在动?阿难答复:世尊,这是我的头在动,而我的观见,既没有停止下来,又哪里说得上是在摇摆呢?如来说:是这样。所以,如来就对世人说:假如有人以‘摇摆’叫做‘尘’,不住叫做‘客’,那么你们看,尽管阿难的头在摇摆,可是观见自身并不会随之而摇摆,你们再来看我的手虽在开合,可是观见自身也不会随著舒卷活动。为什么你要以摇摆的东西为本体,以摇摆的东西为实境呢?那么,从始自终,你的心心念念就随顺著摇摆的事物而生生灭灭,然后就丢失了本诚心性,行事作为生出倒置。良心失却真性,便是认它物为本己,天然逃不脱在此倒置中流通,在存亡苦海中轮回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