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弟子生病了用治病吃药吗?该怎么办?

佛弟子假如患病了,要不要看医师服药?

  释迦牟尼佛在世,对弟子开示的是四种供养,里边有医药,你说可不能够吃药?假如不能够吃药,释迦牟尼佛必定说,“饮食、衣服、卧具”三种供养就够了,不要有第四种,当然是患病需求医药,佛没有对立,并且佛制定在戒律上。

  有了病欠好美观,连正常停止都成问题,哪里还谈得上念佛、离苦得乐、上求佛果呢?

 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他人有病就会劝人专注念佛,不要介意疾病,乃至于劝人不要去治病,说:佛是大医王,念佛就不会患病,身体天然健康。”劝人念佛有极大的积德行善,可是学佛念佛就真的不患病,有病就能够不去看吗?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?

  首要咱们要特别强调的一点便是——当咱们患病的时分,是不是只需求修这些法,而不必去治病呢?当然不是,治病是必定要看的。不要说是咱们,连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今后,也会示现患病,患病的时分也会去看医师,医师还配药给佛陀吃。

  佛经上就有这么一则故事:有一次,释迦牟尼佛示现患病,然后去找医师给他配药。那个医师自恃医术高超,所以十分高傲。他告知释迦牟尼佛说:这个国际上只要两个人能够处理人的苦楚,一个是你释迦牟尼佛,你能够处理人类精力上的苦楚;别的一个便是我,我能够处理人类肉体上的苦楚。

  佛陀为了断除他的慢心,就把他带到喜玛拉雅山的一个当地,让他指认出那里的每一种草药的效果、滋味等等,但他却只能辨认出其间的几种草药,其他都一概不知。所以,释迦牟尼佛就自始至终,把那儿全部的草药的效果、副效果、滋味,以及制造的办法等等逐个跟他阐明。医师听后,深感自惭形秽,从此再也不敢说这种鬼话了。

  释迦牟尼佛患病、吃药等等,当然是一种示现,是做给后人看的。实际上,释迦牟尼佛现已圆满了全部积德行善,早就脱离了生老病死;不必说释迦牟尼佛,便是一地以上的菩萨,也不会真实患病。

 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?便是为了令今后的佛弟子在患病的时分,不要回绝治病、医治、吃药等等。

  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

  已然患病的时分要去治病、吃药,那咱们为什么还需求这个修法呢?这是为了让咱们在肉体承受医学医治的一起,在精力上也有一种转疾病为道用的修法。

  一般说来,没有学佛、没有修行的人在患病的时分,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,精力就现已先溃散了;熟练精力上的溃散,才导致了许多身体上的疾病。

  此外,作为不学佛的一般人,在患病的时分,就只能白白患病,除了全神贯注期望自己能早日康复以外,在其他方面完全束手无策,历来没有想过把疾病当作修行的法门,历来不知道能够使用病来堆集资粮、清净罪业,只能想尽全部办法去医治其时的病,但就算是能治好,也仅仅处理了一次的病痛,却不能完全处理病痛之苦。

  可是,作为佛教徒,能够在承受医学医治的一起,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法门。经过一场病,让自己发生一些新的知道、新的感触;经过这些知道与感触,就能够堆集资粮、清净罪业。也便是说,咱们不只能够经过这个修法,来处理其时的病痛,一起还能够把疾病转为堆集资粮、清净罪业的办法,然后进一步完全处理病痛之苦,所以,这个修法是十分有用的。

  尽管咱们现在没有生什么病,但熟练咱们还没有完全脱离生老病死,所以随时都有或许面对病、死之苦。

  曾经咱们讲过十二缘起,在十二缘起傍边,老、死二者没有分隔,归于同一缘起支。为什么呢?熟练,人不必定老了今后才会死,有些人还没有老就死了,有些人老了今后才死,逝世是随时随刻都有或许来临的。相同,尽管现在咱们没有患病,但疾病却随时都有或许找上门来,所以最好能提前作好修行上与心理上的预备。只要这样,在日后患病的时分,咱们才干使用疾病来作一些脱节方面的工作,因而,患病的时分必定要修持这个法。

  视病痛为积德行善,然后清净罪业

  病痛是咱们都不乐意承受的,它还有什么积德行善可言呢?它仍是有积德行善的。关于一个修行人,一个企求脱节的人来说,病痛也有很大的积德行善,并且是人间所谓的美好、高兴所无法替代的积德行善。

  一、当咱们患病的时分,要这样去思想:从无始以来到今日,每个众生都在充溢苦楚的轮回中情不自禁地邀请不止。

  我在前几天也讲过,不论是从微观的视点而言,或是从轮回的每一个阶段、每一个细节的视点而言,轮回都是充溢苦楚的。

  在这种苦楚的环境下,假如是佛教徒,还要好一点,尽管咱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地脱节,但毕竟现已开端思想轮回的苦楚,并开端为脱节苦楚而尽力了。

  可是,关于不学佛的一般众生来说,尽管不甘愿轮回,但在轮回的当下,又不会去思想轮回的苦楚,一向都以为在这个轮回傍边有什么美好、高兴能够寻求。如此一来,就会将全身心都投入其间,拼命地寻求轮回傍边的美好和高兴,可是,熟练轮回自身就不存在什么美好和高兴,所以,想从中取得美好和高兴,纯粹是水中捞月。

  要知道,全部为了在轮回傍边取得美好所做的全部尽力,终究都是没有成果的,咱们应该做一些真实有意义的工作。

  那么,什么是真实有意义的工作呢?那便是修行。除了修行,再没有什么真实有意义的工作了。这个道理,是许多人不了解,一起也不以为然的。

  当然,每个人看问题的视点都不松软,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片面知道,所以不或许全部人的观点都共同,可是,不管这么以为也好,不这么以为也好,轮回自身的本相就充溢了苦楚,它的赋性便是这样。它的本相不会跟着人的片面毅力而改动,除非是经过修行从轮回傍边脱节,不然它永久都是苦楚的,熟练它的赋性永久不会有什么改动。

  可是,有许多人却并不这么以为,他们以为:轮回傍边有美好、有高兴,充溢了能够寻求的方针,因而,他们就会把全部的精力、全部的时刻,都花在尽力取得轮回傍边的美好上面,其他比如脱节、修行等等的工作,却一点都不去想。

  咱们前面也剖析了,轮回自身就不存在什么美好,已然如此,又怎样或许从中取得美好呢?这是底子不或许的!咱们从无始以来到今日,全部花在这上面的时刻和精力都白费了,只要依托修行而令自他脱离轮回,才是咱们的燃眉之急。

那么,现在咱们应该怎样办呢?

  便是使用全部机遇,哪怕是在患病的时分,也要捉住机遇精进修行。患病的时分怎样修行呢?

  首要,便是要了知病痛的积德行善。病痛是咱们都不乐意承受的,它还有什么积德行善可言呢?它仍是有积德行善的。关于一个修行人,一个企求脱节的人来说,病痛也有很大的积德行善,并且是人间所谓的美好、高兴所无法替代的积德行善。

  病痛的积德行善是什么呢?

  第一个积德行善:尽管我生了病,在肉体上感触到了必定的苦楚,可是,假如不是这场比较严峻的病来正告我,或许我永久都不会去思想人生的苦楚。曾经我也知道有生老病死,却没有这么深入的形象和领会,致使于把病痛、轮回的苦楚都忘了,一向不断地往外寻求,历来也没有为了处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修行过。

  第二个积德行善:假如我终身都没有病痛,一向都很健康的话,那我底子就不会知道到轮回是这么苦楚;假如我不以为轮回是这么苦楚的话,则修行最底子、最根底的出离心就空前绝后没有办法培育起来。

  经过这次患病,让我亲身阅历了生老病死的其间之一,我总算深深地领会到:本来人生是如此的苦楚!假如不能完全取得脱节,在今后绵长的轮回过程中,像这样的苦楚还会阅历无数次!

  即便我这次患病能够康复,但也并不代表我今后就不会再患病,就永久脱节了,在今后的生生世世中,我还会再患病,还或许会生更严峻的病。此时此刻,咱们就会开端感觉到,轮回不是那么完美,人生也不是那么完美。所以,咱们才会开端寻求处理生老病死的办法。

  在整个国际上,仅有能够处理生老病死的办法,便是佛法。其他人间的任何学识——哲学、科学等等,都没有办法完全处理这些病痛。

  众所周知,科学家们也会患病,最终也都会死去,乃至有些科学家最终会死于精力分裂症,或者是科学至今无法霸占的癌症,熟练他们也是一般凡夫,所以在患病的时分,也不会有什么处理办法。

  经过这样的思想,咱们的眼光天可是然地就转到寻求脱节、处理生老病死的问题上面来了,因而,患病正是培育出离心的一个大好机遇。这些都是病痛的积德行善,病痛的确也有这样的积德行善。

  二、咱们还能够从别的一个视点去思想:假如一个人终身傍边都不患病的话,天可是然就会生起高傲心。

  什么样的高傲心呢?熟练身体健康,便会小看有病痛的人,致使什么都不放在眼里,包含修行,处理生老病死,从轮回的苦楚傍边取得脱节等等的工作。

  自从生了病,才深深地领会到人生的苦楚,故而改动情绪,开端去留意这些、在乎这些,所以病痛具有这样的积德行善。

  三、第三种思想的办法,是最重要的:佛经里边讲过,释迦牟尼佛所度化的娑婆国际具有五浊,众生的烦恼很粗大,环境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十分恶劣,是一个充溢苦楚的国际,不像阿弥陀佛的极乐国际那么美好。

  正熟练如此,其时释迦牟尼佛发心到这个国际来度化众生的时分说道:他所调化的国际中的众生,不论是精力上或肉体上遭到任何苦楚,比如说,在这个娑婆国际中生一场病,即便是小至头痛的病,也比在其他清净佛刹中修持很长时刻的积德行善还要大。


随机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