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梵天

大梵天,又称白梵天,梵语“Sitabrahma”,Sita指白色,Brahma音译为“梵”,意指“真实”。传说大梵天一出生即四面观看,变成四面后人们看到的大梵天很多都是四面四臂,也有一面四臂的。大梵天多半骑鹅,在印度教中,他被比喻成“移动的太阳”或“四处游走的苦行僧”。寂静大梵天其特征手印是转法轮印,持物为念珠、莲花与长戟。当大梵天从印度转变成西藏护法时,他身穿黄金盔甲护法,幻化成忿怒造型,称为“Sertrap”,直译为“身着金色胸甲的人”。忿怒相相传为大梵天心间散射而出的一束光芒化现而成,最重要的识别物是黄金色的战袍胸甲。

在印度教中,大梵天原本是万神殿中最重要的三大主神之一,创造了整个宇宙,以此可知他在印度教的地位是极为崇高的。大梵天生有四张面孔,传说他的妻子辩才天是非常美丽的女人,大梵天成天忧心他人觊觎妻子的美色,于是骑着白鹅飞翔于太空,以四面容颜观看不同的方向,时时监控妻子的一举一动。

虽然大梵天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,但是他在佛教中却仅仅占据一个次要的位置。在早期佛教中,大梵天与帝释天被刻画成释迦牟尼身旁的两位胁侍,地位已不如印度教中创造神的身份。更惨的是,在藏传佛教中,他被大威德金刚、吉祥喜金刚等踩踏于足下,成为贪欲的象征。所幸的是,藏密任命大梵天为四大护法之一,委派他在天神世界护持佛法。

相比印度教大梵天四头四臂的法相,西藏地区的宗教绘画一头二臂的大梵天形象更为常见。除了白哈尔以外,只有白梵天可以按照命主身形来召请。有时候,他被人们误称为帝释天。也有人认为,他是一位西藏古代的神灵,只不过使用了那位印度教神灵的名称。在古代西藏史诗《格萨尔》中,白梵天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藏地最流行的说法是,阿底峡尊者入藏后的公元12世纪,白梵天才开始在雪域高原传播。

唐卡艺术中的大梵天白色身,一面二臂,三只眼睛,身形非常漂亮,面相极为平和。他右手持一柄水晶宝剑;左手持装满珍宝的平盘,这暗示他有使人增加财富的功能,左手中还有一根灿若阳光的神奇光绳索,以及缚有旗帜的战矛。他的发髻上戴有极为独特的白海螺,身饰天界珍宝,身披盔甲,盔甲上有孔雀翎毛尖顶,并有摩羯形饰品。他的坐骑是一匹白色良马,快如云彩,身上缀满了各种珍贵的马饰。大梵天背后的寺院,表明了他寺院守护神的职能。他的伴神主要有千户长五兄弟、六部誓愿、八大骷髅鬼卒,以及成千上万的小王系魔。其中一位比较特别的伴神是原始形态的居士白毡神,他手持白色长矛和装满珍宝的碗。


随机文章: